5月29日下午,北京召开新冠疫情防控第349场新闻发布会,通报疫情最新情况。
5月29日0时至15时,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病毒感染者7例(感染者1862至1868),海淀区6例,西城区1例;均为隔离观察人员,社会面筛查人员为零。经过一个多月的连续奋战,北京已连续7天新增病例数明显下降,连续2天无新增社会面病例,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形势稳中向好。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新闻发言人李李奕表示,北京市尽一切可能确保高考如期举行、应考尽考,安全考试。今年本市共有5.4万名高考生,考试将于6月7日-10日进行。
连续2天无新增社会面病例
反弹风险依然存在
发布会上,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主任、市政府新闻发言人徐和建介绍,经过一个多月的连续奋战,北京已连续7天新增病例数明显下降,连续2天无新增社会面病例,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形势稳中向好。但我们仍然要保持清醒头脑,认识到反弹风险依然存在,防控基础还需加固,容不得丝毫松懈,要进一步压紧压实四方责任,以快制快,严防重点区域疫情传播风险,防松劲、防死角、防反弹,毫不动摇全面持续推进动态清零,坚决巩固来之不易的防控成果,尽快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北京今日新增本土感染者7例
无社会面筛查人员
北京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刘晓峰通报,5月28日0时至24时,北京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病毒感染者19例,海淀区11例,丰台区6例,西城区、朝阳区各1例;普通型2例,轻型10例,无症状感染者7例。均为隔离观察人员,社会面筛查人员为零。另有2例无症状感染者转确诊病例已通报。
5月29日0时至15时,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病毒感染者7例(感染者1862至1868),海淀区6例,西城区1例;普通型1例,轻型3例,无症状感染者3例;均为隔离观察人员,社会面筛查人员为零。均已转至定点医院隔离治疗,相关风险点位及人员已管控落位。
目前,多个地区正有序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解封不等于解防,放开不代表放松,解封居民要做好健康监测和核酸检测,密切关注本人及同住人员身体健康状况,按要求测量并报告体温,一旦出现发热、干咳等11类新冠肺炎相关症状,立即向社区报告并配合相应管控措施;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的地区,要严格落实各项社会面防控措施,尤其要做好重点行业、重点人群的防疫管理。
请与官方公布的病例活动轨迹及四拨子村、立方庭大厦等风险点位有时空交集人员、接到健康宝弹窗提示人员立即向社区报告,配合各项防控措施。
北京有两名感染者居家隔离期间
多次在小区内活动
刘晓峰通报,感染者1857、1862为夫妻关系,5月23日社区通知二人进行居家隔离,但在居家隔离期间二人仍多次在小区内活动,并到超市购物,增加了疫情传播风险。
再次提醒市民朋友,当接到居家隔离通知时,应严格履行居家隔离要求,切勿擅自外出,若有实际困难,可联系社区工作人员协调解决,切实履行个人防控责任,守护来之不易的防控成果。
北京两地调整为低风险地区
4月22日至5月28日24时,平谷区无感染者报告;门头沟区、怀柔区、延庆区、经开区未报告社会面筛查感染者;顺义区、密云区超过10天未报告社会面筛查感染者;房山区超过7天未报告社会面筛查感染者;西城区、朝阳区、石景山区、通州区和大兴区超过3天未报告社会面筛查感染者。
截至2022年5月28日24时,经市疾控中心评估,按照《北京市新冠肺炎疫情风险分级标准》,朝阳区1地、房山区1地调整风险等级如下:
朝阳区劲松街道农光东里社区、房山区阎村镇大紫草坞村近14天各累计报告1例本土确诊病例,即日起由中风险地区降为低风险地区。
截至目前,全市共有高风险地区7个,中风险地区14个。
北京中同蓝博医学检验实验室违规多管混检
立即停止执业,立案侦查!
北京市卫健委党委委员王小娥介绍,核酸检测是发现新冠病毒感染者的关键技术手段,对于及时发现传染源、降低疫情扩散风险、落实“早发现”具有重要意义。本轮疫情以来,我们始终把核酸检测质量安全放在首位,统筹谋划、部门联动,由卫生健康、市场监管、公安等部门组成核酸检测质量检查组,开展多轮质量监督检查,为确保核酸检测质量安全、阻断社会面疫情传播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监督检查过程中,市卫健委发现一起违规多管混检质量事件,现通报如下:
28日,市卫健委组织专家对阳性病例既往阴性检测结果的样本溯源检查,通过视频检查和查看PCR仪上的扩增记录发现,北京中同蓝博医学检验实验室溯源记录不完整,记录规则不清晰,不能提供原始标本流转单和扩增板原始纸质记录,部分时间点扩增文件记录与实验室自述检测数量不符,违规对多管样本进行混管检测。以上情况严重违反质量安全规定,影响检测结果准确性,导致对核酸检测阳性人员发现和管控不及时,造成疫情进一步传播风险。
在固化证据的基础上,市卫健委立即对北京中同蓝博医学检验实验室进行了严肃处理,勒令其立即停止执业,启动吊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程序,并配合公安部门予以立案侦查。
王小娥表示,下一步,将加大核酸检测机构规范化建设,对于违法执业的机构,要发现一起、惩治一起;对于执业行为不规范的机构,要逐一整改,整改不到位的,要坚决退出;对于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合法执业机构,要鼓励发展、扶优做强,保证核酸检测队伍稳定,能力高效,坚决守住质量安全底线。我们将坚持问题导向,进一步加强核酸检测质量安全监管,聚焦采送检报全流程,开展驻场检查、联合督查、样本抽查,紧盯问题、严防隐患、跟踪问效,确保核酸检测质量安全,为常态化核酸检测打下坚实基础,全力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安全。
北京一居家人员多次外出致5千余人隔离
已被刑事立案侦查
经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目前,我市连续两天实现社会面病例清零,本轮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疫情防控成果来之不易,凝聚了社会各界和每一位市民群众的坚守、奉献与付出。但疫情防控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任何一次的违法违规行为,都可能加大疫情传播扩散风险,都可能影响社会正常生产生活。北京警方对此始终保持零容忍,坚决依法严厉打击。
在会上,北京市公安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潘绪宏通报几起典型案例:
一、核酸检测机构违规检测,涉嫌妨害传染病防治。
为服务疫情防控工作,保证核酸检测质量,守护群众健康安全,市卫健委会同市场监管等部门,持续加大对核酸检测机构监管力度,不间断开展多轮次监督检查,指导推动各类检测机构高质量完成核酸检测任务。但工作中,仍发现个别企业存在违法违规问题。近日,在连续查处“北京朴石”“北京金准”医学检验实验室涉嫌违法犯罪问题后,5月28日,根据卫健部门转递线索,北京警方又对“北京中同蓝博医学检验实验室有限公司”立案侦查。
初步查明,该公司为了节约成本、加赶进度,严重违反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操作规范,在明知超量混检可能导致检测结果失准的情况下,仍然采取多管混检的方式进行检测,涉嫌妨害传染病防治罪。目前,该公司法定代表人张某某(男,52岁)等8人已被警方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二、违反居家隔离规定,擅自外出活动。
5月23日,孙某(男,42岁)作为海淀华熙广场关联风险人员,接到社区居家隔离通知。居家隔离期间,该人违反足不出户要求,多次外出,在小区内活动,造成疫情传播扩散风险。5月28日,孙某及其妻子核酸检测阳性,致使同楼258人被转运集中隔离,其他5000余名小区居民居家隔离。目前,警方已依法对孙某刑事立案侦查。
三、拒不执行防疫规定,违规从事棋牌室经营活动。
5月24日,大兴区旧宫镇孙某某(男,48岁)、王某(女,51岁),通州区梨园镇王某某(女,61岁),违反疫情防控规定,擅自开门经营棋牌室,存在疫情传播隐患。目前,上述三人已被警方依法行政拘留。
越是胜利曙光在前,越要保持清醒头脑,越要压实“四方责任”。疫情面前,人人都是防线。希望广大市民群众继续理解支持配合各项防疫政策,众志成城、共渡难关,争取早日实现疫情防控的最后胜利。
北京市封管控区骑手纳入白名单管理
核酸+抗原阴性才能接单
据徐和建介绍,为指导外卖平台和外卖人员做好防疫工作,保障外卖配送业务安全规范有序进行,服务好市民朋友“最后1公里”多样化、及时性末端配送需求,本市多措并举,做好电商平台和外卖人员的防疫和保供工作。
一是要求外卖企业强化开工识别,外卖人员需健康宝状态正常,严格落实每日一核酸,持近三日三次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方可接单;
二是外卖企业“就近”派单,实践中,外卖主要满足市民即时性消费需求,企业会在全市按固定区域进行供给能力和配送力量的配置,派单范围基本维持在店、仓、餐饮商家周围3-5公里,外卖人员在相对固定的区域开展配送业务,外卖企业会进一步的服务。支持专业服务机构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政策咨询、法律、市场等方面各类服务帮助企业尽快走出疫情影响、恢复活力。
促消费促应用方面,一方面,发挥新能源汽车推进办公室作用,落实好重振经济政策措施(50条)中关于新增客车牌照、减征部分乘用车购置税、纯电动车购买财政补贴等具体政策,同时推出便民服务,最短7个工作日完成牌照申领,同时推动汽车厂商对新能源新车型进行消费促销活动。另一方面,支持市场主体加快推出绿色智能产品,研发创新数字防疫设备,列入创新产品目录的,通过政府采购、首购订购和产业链供需对接,帮助中小企业开拓市场。
三是加快重大产业项目投资落地。我们将全力发挥投资促进作用,提振产业投资信心,稳住存量还要扩大增量。近期,临港新片区、奉贤区、嘉定区等通过“云签约”、“云洽谈”、“云对接”等方式推进产业项目落户分别有200-300亿以上项目签约落地。我们将简化审批流程、容缺后补,加快项目环评、施工许可、融资服务、用工用料等要素保障,加快推进重大产业项目开工建设,下半年集中推进一批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带动企业设备更新和技术升级,加快制造业和数字技术深度融合。
吴金城表示,“接下来,我们将召开全球投资促进大会,在此诚挚邀请更多的优秀企业、机构和人才来上海投资兴业,为恢复和重振上海经济、共创美好的未来,一起发力!”
预计全年为市场主体减负
各类资金规模达到三千亿元以上
有记者提问,受疫情影响,不少企业面临营业收入锐减、成本刚性支出、流动资金紧张等困难。能否介绍一下《行动方案》在这方面的政策举措?企业如何享受到这些政策红利?
市政府副秘书长、市发展和改革委主任华源表示,在这次疫情当中,企业确实面临非常多的困难。针对企业面临的经营当中的难点、痛点,我们感到当务之急,还是要想方设法帮助企业减轻包括用工、用能、房租、社保、税费等在内的各类成本。为此,《行动方案》提出实施“缓免减退补”政策:
一是阶段性“缓”。对餐饮、零售、旅游、民航、公路水陆铁路运输等5个特困行业,按照国家规定,阶段性缓缴养老、失业和工伤保险费单位缴纳部分,并结合上海实际将医疗保险费也纳入缓缴范围;其中,养老、医疗保险费缓缴期限至今年底,失业、工伤保险费缓缴期限不超过1年;对符合条件的其他特困行业和受疫情影响严重生产经营困难的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我们后续也将按照国家规定来实施社保费缓缴政策。对受疫情影响的用人单位,可申请缓缴住房公积金,缓缴期限为今年4月至12月。对按月、按季申报的纳税人,将4、5、6月份的申报纳税期限延长到6月30日;对企业所得税纳税人,将2021年度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申报纳税期限延长到今年6月30日;纳税人受疫情影响,在规定的期限内办理申报纳税仍有困难的,可依法申请办理延期申报或延期缴纳税款。
二是普惠性“免”。一方面,着力推动国有房屋免租政策展期加力,2022年免租期限统一延长至6个月。另一方面,积极实施非国有房屋免租补贴政策,鼓励非国有房屋业主或经营管理主体为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减免6个月房租,由市区两级财政按照减免租金总额的30%予以补贴,具体由各区政府负责实施。同时还配套提出,减免房租还可减免相应的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总之,通过物业业主让一点、市区财政补一点、“房土两税”减一点,努力放大房租减免政策效应。
三是多渠道“减”。在降低企业用水、用电、用气、用网等成本上多管齐下,对非居民用户给予3个月应缴水费、电费、天然气费10%的财政补贴,供水供电供气企业在计费时统一减按原账单费用的90%进行结算,非居民用户无需申请或办理其他手续;对非居民用户免收今年超定额累进加价水费,将中小微企业宽带和专线平均资费再降10%。此外,还免收3个月单位生活垃圾处理费,将今年4-12月特种设备检验检测行政事业性收费标准降至现行标准50%。
四是大规模“退”。在已出台的制造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等6个行业企业的存量留抵税额全额退还、增量留抵税额按月全额退还基础上,后续按照国家政策要求,将在更多行业实施增值税存量和增量全额留抵退税,并在4月份对微型企业、5月份对小型企业先后启动增值税存量留抵退税工作的基础上,将中型企业申请退还时点从今年7月提前至5月,大型企业则从今年10月提前至6月,在今年6月30日前实现符合条件的各类型企业增值税存量留抵税额“愿退尽退”。对受疫情影响确有困难的纳税人,支持申请减免2022年第二、三季度自用房产、土地的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
五是针对性“补”。聚力支持疫情期间稳岗就业,对不裁员少裁员的困难行业企业给予每人600元一次性稳岗补贴,每户企业补贴上限300万元。对招录登记失业三个月以上人员或我市2022届高校毕业生的用人单位,按每人2000元给予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我们做了初步测算,本轮《行动方案》提出的政策措施叠加3月底市政府出台上轮“21条”政策,预计全年将为市场主体减负各类资金规模达到3000亿元以上。同时,我们将通过推出《行动方案百问百答》《政策汇编电子手册》等多种方式,便利企业知晓政策、申请政策、享用政策,通过免申即享、一键即享、线上办理、精准推送等途径,推动各类助企纾困政策能够高效直达各类市场主体。
在当前这场战“疫”中,各行各业都非常不容易,广大企业克服了很多困难、自身也想了很多办法、尽了许多社会责任,在此向大家致以真诚的感谢和敬意!我们将与各类企业携手同心、并肩同行,全力推进落实“缓免减退补”系列纾困政策,尽最大努力为企业雪中送炭,用心用情帮助企业克服困难,提振发展信心!
用人单位招录上海应届高校毕业生
上海发就业补贴每人两千元
有记者提问,本轮疫情使上海就业形势面临严峻挑战,《行动方案》在稳就业方面提出了哪些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费予清表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也是经济发展最基本的支撑。根据《行动方案》,围绕稳就业,人社部门将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
第一方面,加大援企纾困力度,帮助市场主体稳岗留工。稳岗补贴和职业培训方面:对餐饮、零售、旅游、交通运输、文体娱乐、住宿、会展等受疫情影响严重的7类行业中不裁员少减员的企业,发放一次性稳岗补贴。补贴标准按照企业参保人数每人600元计算,一个企业补贴上限300万元。职业培训方面,帮助企业以训稳岗,通过多安排一些培训来稳住岗位,特别是加大线上培训补贴力度,对用人单位组织开展与主营业务相关的线上培训,按照每人每次600元的标准予以补贴,补贴频次有家,从原来的1次增加到3次。在社会保障缴费方面:一是继续执行降低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费率政策,相关文件已在4月底发布。
二是对餐饮、零售、旅游、民航、公路水路铁路运输等5个特困行业阶段性缓缴企业社会保险费单位缴纳部分。缓缴险种从国家规定的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扩大到医疗保险。其中,养老、医疗保险费缓缴期限至2022年底;失业保险、工伤保险费缓缴期限最长1年,就是说可以缓缴到明年3月份。此外,对符合条件的其他特困行业和受疫情影响严重生产经营困难的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上海也将按照国家规定实施社会保险费缓缴政策,整个缓缴范围和力度还会进一步加大。
此外,为了支持企业发展,人社部门还将积极落实各类人才计划和政策,优化人才落户和居转户条件,加大海外人才引进力度。
第二方面,我们将精准发力,着力帮助重点群体就业。今年,我们还会把高校毕业生作为促进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鼓励国有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在招聘时向高校毕业生做重点倾斜。支持中小微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只要吸纳了就按规定予以一定补贴。进一步发挥就业见习政策的作用,增强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加大院校毕业学年学生技能提升支持力度,2022届院校毕业生在年底前回学校参加技能等级认定只要拿到证书的,均可给予相应补贴。
同时,对招录在本市登记失业3个月及以上人员或招录本市2022届高校毕业生的用人单位,上海市会按照每人2000元的标准,给予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此外,人社部门还将会同市区相关部门,多渠道挖掘就业潜力,开发社区公益性岗位,加大对就业困难群体的托底就业安置力度,落实好各项补贴政策。
第三方面,多措并举,全面提升公共就业服务质量。我们将对重点企业实施“一对一”专员服务机制,帮助企业解决员工招聘、用工调剂、技能培训、劳动关系等方面的问题,助力企业更快复工复产。支持用人单位采用共享员工的模式,解决短期就业结构性矛盾;鼓励企业与职工协商弹性工作制,稳定就业岗位。碰到事情大家多商量,稳住岗位还是第一位的,优化线上、线下服务举措,着力依托公共招聘新平台等服务载体,努力为用人单位和求职者提供精准的就业服务。
上海启用重大外资项目线上服务系统
推动一批新项目尽快落地
有记者提问,外资外贸是上海开放型经济的重要主体,也是稳增长稳市场主体、保就业的重要支撑,接下来商务部门对稳外资和稳外贸有哪些政策考虑和工作举措?
市商务委主任顾军表示,当前,受疫情、国际局势变化等多重因素影响,上海稳外贸稳外资面临严峻挑战,但上海外贸外资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我们将认真落实国家和本市各项稳外贸稳外资政策,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多措并举综合施策,全力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全力稳定企业在沪发展的预期和信心。
一是全面推进外贸外资企业复工复产。前期,我们已有序推动三批重点外贸外资企业复工复产,截至目前,第一批142家复工率已达到91%,第二批562家复工率达到73%,第三批821家复工率达到50%。下阶段,我们将全面推进外贸外资企业复工复产,依托外贸外资企业服务专班,市区联动加强企业员工返岗、物流保障、上下游衔接等方面复工复产服务,稳步提高企业达产率,督促指导企业做好疫情防控和安全生产措施落实到位。
二是千方百计助力企业保订单保市场。会同海关、税务、外汇等部门,落实好各项贸易便利化政策。会同中国信保、进出口银行等政策性金融机构以及商业银行加大金融支持力度,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增强企业接单信心。深入实施本市高质量落实《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若干措施,帮助企业开拓RCEP成员国等自贸伙伴市场。
三是持续畅通沟通渠道,积极回应企业关切。通过跨国公司高管视频会议、政企沟通圆桌会议等形式,加强政策宣讲解读,充分听取意见建议,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加大总部企业走访沟通力度,切实提振外资企业信心。用好上海外商投资促进服务平台、涉外服务专窗等平台,做好多语种政策资讯宣传,提高各类政策的知晓度和覆盖面。
四是加快培育新动能,推动外贸外资高质量发展。支持国际贸易分拨中心发展,做大国际贸易分拨业态。支持商业银行提升离岸贸易资金结算便利,扩大自由贸易账户项下离岸经贸业务规模。指导跨境电商企业用足用好现行的出口退税政策,推动跨境电商加快发展提质增效。启用重大外资项目线上服务系统,市区联动、线上线下协同,保障在谈、签约、在建项目尽快恢复运转,积极推动一批新项目尽快落地。支持跨国公司在沪设立地区总部和外资研发中心。
近日,欧莱雅宣布在上海成立首家投资公司,这充分体现了外国投资者对中国、对上海经济发展前景的坚定信心。上海将进一步发挥自贸试验区和临港新片区、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等开放平台的作用,增强开放门户枢纽功能,通过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吸引和欢迎外资企业来沪投资兴业。
上海市中小微企业
政府性融资担保基金按0.5%收取担保费
有记者提问,当前上海正有序推进复工复产复市,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非常需要金融方面支持,能否介绍《行动方案》中金融助企纾困的具体举措?
市政府副秘书长、市发展和改革委主任华源表示,金融政策在帮助企业纾困当中的作用非常重要。在3月底我市出台的抗疫助企“21条”政策当中就有相当多的金融政策,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将这些政策已经细化为五方面共17条金融支持举措,重点突出加大普惠金融支持力度、推动金融机构减费让利等内容;人民银行上海总部、上海银保监局和上海证监局也出台了多个重要金融纾困政策;在沪金融机构正在全力贯彻落实各项金融政策,相关成效也在逐步显现。这次《行动方案》当中,我们按照政策力度“只增不减”的原则,又提出了多条助企纾困的金融措施,支持企业有序复工复产复市。
一是持续推进无缝续贷,稳定企业融资预期。对于企业短期资金周转困难,《行动方案》进一步明确了开展“无缝续贷”工作的具体要求,对此我们先选取辖内15家试点银行重点予以推进,今后还会继续扩面推广,将“无还本续贷”服务对象从小微企业拓展到中型企业。在符合授信管理要求和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按照“三零原则”(零门槛申请、零费用办理、零周期续贷),支持中小微企业无缝续贷,力争2022年无缝续贷增量能够达到1000亿元。
同时,我们也支持地方金融机构和金融组织通过展期、无还本续贷、延长还款期限,以及降低贷款利率、担保费率等方式,减轻企业负担。比如,鼓励金融机构对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贷款、符合条件的个人住房与消费贷款等,实施延期还本付息,延期还本付息日期原则上不超过2022年底,不影响征信记录,并免收罚息。
二是增加企业信贷投放,切实满足复工复产复市的相关资金需求。为切实帮助企业渡过难关,这次的《行动方案》提出积极用好国家各类再贷款支持政策和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对重点领域和困难企业加大信贷投放力度;还提出鼓励在沪银行设立企业纾困专项贷款,为防疫重点企业、受疫情影响大的困难企业、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提供优惠利率的纾困贷款。
近期,一些在沪金融机构已经设立了专项信贷额度,优先用于本市相关企业复工复产复市。同时,我们继续加强融资担保支持,市中小微企业政府性融资担保基金按0.5%收取担保费,对政策性的创业担保项目免收担保费,对政策性的农业担保项目给予贴息贴费,并要求将区级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平均担保费率降至1%(含)以下,以进一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此外,《行动方案》对外贸、交通物流等领域以及支持专精特新企业、中小上市企业发展等方面,也提出了专门的金融举措。比如,积极运用国家交通物流领域再贷款,支持交通运输、物流仓储业融资。又如,强化外贸企业政策性金融支持,推动进出口银行上海分行设立进出口业务专项信贷额度等。再如,对于符合专精特新等条件的中小微企业,在原有出口信用保险费率基础上,实施不低于10%的阶段性降费,加大保单融资支持力度。还比如,深入实施“浦江之光”行动,为企业上市提供精准化服务;进一步发挥上市公司纾困基金作用,扩大纾困范围,优化纾困流程,提高纾困基金运作效率,积极帮助中小上市企业缓解资金流动性压力。
华源表示,“《行动方案》发布后,我们将尽快出台金融助企纾困政策指引以及配套问答解读等,确保政策举措落实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