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以往创业不同,当前科学家群体创业越来越多,但失败大于成功,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1
我们先看医药产业。
翻阅恒瑞医药十年来的公告,其实,它就讲了两件事:一个技术创新,一个国际化。
要知道,十多年前当中国制药行业还处在营销为王的草莽年代时,恒瑞已在琢磨:自己的药品如何以新药的方式在美国上市,制造工艺如何实现国际化认可,如何持续招揽海外科研人才,坚持不懈做、无人驾驶、智能交通等领域的早期开拓者,这为公司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同时,慧拓在商业化上成功卡位主机厂,与徐工、三一、航天重工等10余家一线主机厂达成深度合作,并且切入露天矿、井工矿无人驾驶运营场景,覆盖矿区无人化全产业链,参与国家级项目承接和智慧矿山示范基地建设,制定行业标准。综合这些因素,帮助这家创业公司站上领先位置。
5
5月12日,上海市天使引导基金发布了《疫情影响调研报告》报告。通过对引导基金参股子基金的调研发现,尽管受疫情反复和行业周期的影响,依然有71.19%的投资机构预计未来投资阶段保持不变,77.97%不会调整单项目的单笔投资金额。
在调研中,受访的硬科技投资人普遍表达了乐观情绪。
“长期来看,不管是从国家政策还是说人才自身驱动力,科学家创业还是会受到很大鼓励。硬科技的投资其实还是太少了,而不是太多了。”祥峰投资管理合伙人夏志进坚定地表达说。
也有投资人分享了自己挖掘硬科技投资的观察体会。中科创星米磊表示:“行业的爆发往往有迹可循,都是由科学领域传导到技术领域的。行业论文大量发表之后,将会诞生大量的专利,进而产生一大批创业公司。所以依据文章(论文)的发表规律,可以看到一些趋势。由此我们判断,下一步在光子领域和新材料领域,可能会有大量的创业公司涌现。”
“我们会配置一些非常早期、估值相对合理、也非常前瞻的赛道。投资人无论在任何时代,都不能失去希望。”众为资本于晓璐表示。
一位在投资行业从业十余年的头部美元基金高管评论说:“中国各个行业的优秀企业过去20年的发展路径,都持续验证了创新才是企业发展的不二法门。特别是在当前疫情反复、宏观压力加大、市场竞争加剧的背景下,更只有创新一条路。”
这是属于科学家和企业家的大时代。科创家群体的崛起和绽放,固然是个人之幸,也是家国之福,时代的美好祝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