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畏锂电
珠海市斗门区是科创板企业珠海冠宇(688772.SH)总部的所在地,在一栋2007年建成的办公楼内,时代周报记者见到了珠海冠宇的董事长徐延铭。
珠海冠宇自消费类电池起家,连续三年市占率排名全球第二。2021年10月,珠海冠宇登陆科创板,加快从消费类电池业务向动力类电池领域的布局。在消费类电池业务已颇为成熟之际,珠海冠宇向前踏出了新一步。
徐延铭办公室的角落里,放着一个衣帽架,上面挂满了进出车间时频繁使用的防静电服。徐延铭身着绣有珠海冠宇LOGO的蓝衬衫,佩戴Apple Watch,技术出身的他,像年轻人一样紧跟科技潮流。
2007年成立的珠海冠宇,前身为哈尔滨光宇子公司珠海光宇,2019年更名为珠海冠宇,聚焦于聚合物软包锂离子电池的研发与生产制造,笔记本电脑领域客户涵盖全球主流大厂,手机领域拥有小米、华为、荣耀、OPPO等客户。
2019年,珠海冠宇正式进军动力电池细分市场。“我们在消费类电池积累了几十年的研发及生产经验,这些经验很多是可以传导到动力储能电池领域,目前我们正快速拓展动力类产品,希望能为客户提供更全面的服务。”谈及向动力类电池方向的布局,徐延铭稍显激动,他对这个由双碳行业趋势催生出来的巨大市场充满期待。
上市至今,徐延铭并未对珠海冠宇的规划做出改变。业务拓展方面,徐延铭希望让企业稳步前行,他选择了“启停电池”作为切入点,也虚心向市场上的龙头企业学习经验。
正如办公桌旁那双尘封近一年的黑蓝相间足球鞋一样,徐延铭已不再进行过于激烈的运动,他更愿意选择游泳、跑步和瑜伽,留出多一些时间与自己对话,也给予企业多一些时间打好基础。
“万物皆周期”
消费类电池是珠海冠宇的立身之本,但2022年,消费类电子产品遭遇了历年来最大的一次下滑。
时代周报记者了解到,今年电子产品市场表现并不乐观,无论是iPhone 14还是Mate 50都被消费者打上了“诚意不足”的标签。东北证券研报显示,受疫情及局部冲突造成的全球范围通货膨胀影响,消费电子产品需求疲软、物流受阻。
在徐延铭看来,电子产品今年遭遇“寒气”,但未来应该会有所改变。
“在消费类电池市场,它的终端是电子产品。手机、电脑是生活上必须的东西,电子产品市场也是一个健康的市场。”徐延铭说,“健康的市场有一点波折也是正常,不会说突然整个市场就变得非常寒冷。”
谈到消费类电池,徐延铭用“周期”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换手机的周期会拉长,但是我们的消费体量足够多,还是可以再增长。”他说,“市场变差恰好是我们内部进行改革的好时机。市场不好的情况下会暴露我们一些问题,将这些问题解决了,实际上会强壮我们的‘体格’。”
过去数年,全球消费电子市场发展迅速。2017-2021年,珠海冠宇营业收入从29亿元增长至103亿元,而外销收入从约50%上升至约70%,珠海冠宇成熟的消费类电池业务已在全球主流数码品牌厂商中打下牢固的供应商地位。
过去,在消费类电池业务上,珠海冠宇时常根据市场反馈来调整市场策略。紧贴“客户需求”,是珠海冠宇的制胜法则。
徐延铭口中的“客户需求”, 并非特指某个客户提出的具体需求,而是客户群体共性的、潜在的未来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为对行业走向的前瞻性判断。
现如今,进军动力类电池,也是徐延铭深思熟虑后的决定,包含着对行业走向的判断。“动力类电池市场的历史机遇,对我们来说非常难得,”徐延铭说,“这个市场是消费类电池差不多10倍、甚至20倍以上,我们一定要抓住历史机遇。”
徐延铭坦言,动力类电池业务扩张的过程中,遭遇过质疑。“虽然珠海冠宇在消费类电池上具备知名度,也得到客户认可,但是在动力类电池上还是一个新生儿,业绩没有出来的时候如何让客户相信,这个是对我们最大的挑战。”
“我们已经有实际业绩慢慢在出来。”他对珠海冠宇动力类电池业务仍然坚定,“一个产品最终还是看市场反馈,我将产品做好,市场反馈正向,那么就能解决面对的困难和挑战。”
据时代周报记者了解,珠海冠宇车用低压电池目前已获得多家国内外著名主机厂的定点,农业无人机电池持续为大疆等主流品牌客户供货,储能电池持续批量出货,动力类电池业务发展势头迅猛。
徐延铭曾公开向媒体表示,要让珠海冠宇在5年内迈上一个新的台阶。珠海冠宇的目标是成为行业内头部企业,“准备工作我们很早就开始做了,等各方面条件具备后,该爆发的时候我们会爆发。”徐延铭透露。
与“周期”相关的是全市场关注的原材料价格问题。“原材料价格是可以向下传导的,但价格传导是有半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周期。”徐延铭说,“目前我们原材料的使用量并不大,而且还跟一些供应商达成了战略合作,未来就算原材料依然紧缺,我们的价格至少可以做到比较合理。”
在珠海冠宇的内部,徐延铭安排了一支团队专门研究各种原材料的价格走势。徐延铭相信,因供需问题而偏离正常价值的原材料价格最终会回归到合理的轨道内。
“对锂电永怀敬畏之心”
作为珠海市第一家科创板上市公司的掌门人,徐延铭不似商人气质的企业家,更像一个有着明确规划的理工男。从偶然中寻找必然,在不确定中谋求确定。
珠海冠宇落户珠海,原是以一次偶然业务合作为契机。2002年,哈尔滨光宇与珠海一家企业有意向性合作,对方希望哈尔滨光宇在珠海建厂,珠海光宇应运而生。
落脚珠海是偶然,但珠海优良的营商环境是徐延铭留下的理由。“从创业开始到上市前后,珠海都给予了非常大的帮助,尤其是在科研支持方面。”他说。
时代周报记者注意到,珠海冠宇的背后围绕着一群知名投资机构,摩根士丹利、鋆昊资本、联想创投、中兴俱成、小米长江产业基金、珠海格力创投、华发集团、珠海科创投等十余家机构现身其中。徐延铭至今还记得第一轮融资时候的情景。
“2014年前后,我们和哈尔滨光宇达成共识进行剥离。”徐延铭回忆,“我们接触了很多投资机构,2017年的6月份与投资机构达成共识,7月4日签约将珠海冠宇独立出来。”
“2017年时,我们是非常缺资金的。”第一笔外部投资完成股权收购后,徐延铭依然头疼如何解决公司的生存与发展。“分拆的时候,我们管理层通过各种途径,自己募资了3亿元,增资到珠海冠宇,资金困难才大大缓解。”
从融资收购到筹资自救,徐延铭让珠海冠宇成功度过了创业初期的困难阶段。
许多企业家在创业初期,会遭遇身份适应的问题,当思考问题的维度,从单纯的业务角度,拓展至全公司生存发展的角度,难度系数常呈几何级上升。
徐延铭却不曾遭遇身份转变的焦虑。“我喜欢设定事业目标,然后不惜代价去达到。我并不在乎身份是老板还是职业经理人。”
创立珠海冠宇后,徐延铭主要关注市场、研发和人力。“在做职业经理人的时候,我就完全用老板心态去思考公司要怎么发展,等我真正变成老板后,(心态上)没有感到太大的变化。”
尽管很快适应了身份转变,但在创业的过程中,徐延铭难免会产生焦虑。早期的消费类电池市场,客户对安全问题尤为重视,而彼时的中国企业锂电池生产技术还较为粗糙,同时海外一些同行盲目提高电池能量密度,打法颇为激进,徐延铭会紧盯着生产,以免出现问题。“我们可以把电池做好,恰恰是因为我们经历过锂电行业的初期发展阶段,从粗糙到精密、从处理安全事故到预防安全事故,经过十几年的沉淀和经验积累,我们对锂电池的生产制造一直是怀有敬畏之心。”
运动是他缓解焦虑的方法。“我现在会比较注重个人生活,时常也会锻炼身体。”徐延铭说。游泳、跑步和瑜伽是他最近常做的运动,保持一个状态良好的身体,更有利于应对事业中的挑战。
上市后,徐延铭的生活依然保持规律。正是注重个人生活,他经常会去思考珠海冠宇下一步该如何发展。“我不认为现在有什么大的成就。”他表示,珠海冠宇在动力类电池上还有很大空间,尽管上市之后面临的挑战更多,但上市可以为公司提供充足的资金,对公司未来的发展更有利。
一家什么样的企业才算是真正成功的企业?徐延铭的答案是“为社会创造正向价值的企业”。在他看来,珠海冠宇正在努力地往这个方向走。徐延铭希望,珠海冠宇的年轻团队可以逐步承担更多重要的职责,做出比现在的领导层更好的成绩。“等我老了的那一天,这家公司还在持续地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我就非常自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