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首页 > 财经资讯 > 正文

中经评论:释放消费潜能

[2022-10-01 07:00: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编辑:佚名 点击量:
评论 点击收藏
导读:  核心观点:中国经济网评论员梁瑜认为,从需求端,深挖消费潜能,从供给端,激发市场主体内生动力,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将进一步凸显。只有千方百计地让消费热起来、火起来,才

  核心观点:中国经济网评论员梁瑜认为,从需求端,深挖消费潜能,从供给端,激发市场主体内生动力,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将进一步凸显。只有千方百计地让消费热起来、火起来,才能带动经济转起来、活起来,为高质量发展蓄力。

  假期,向来是观察消费活力和经济态势的一个窗口。随着国庆假期来临,购物、旅游、餐饮等消费迎来传统的旺季。日前,国家信息中心对全国主要城市的232个商圈进行监测发现,9月以来,全国商圈人流量整体呈现震荡上升趋势。

  一个人的消费,就是另一个人的收入。消费一头连着生产,一头连着民生福祉,是畅通国内大循环的关键环节和重要引擎。2021年,我国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5.4%。抓好消费,对稳住经济大盘的意义重大。今年以来,从中央到地方,促消费政策密集出炉。比如,北京、广东、浙江、河南、四川、山东、贵州等省份发放的消费券数额均达亿元以上。

  值得欣慰的是,在一揽子政策的作用下,消费市场呈现加快恢复态势。8月份,市场销售增长加快,基本生活类和出行类商品消费保持平稳较快增长,餐饮消费持续恢复,网上零售拉动作用继续显现。

  消费回暖,离不开千千万万从事生活服务行业的中小微企业。今年以来,从破除隐性门槛、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到优化涉企服务,不少地方拿出“真金白银”为市场主体纾困解难。数据显示,全国生活服务业小微企业交易指数已连续4个月升高。

  消费活,经济稳。从需求端,深挖消费潜能,从供给端,激发市场主体内生动力,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将进一步凸显。中长期来看,我国消费潜力足、韧性强的特点没有改变。不过也要看到,消费市场发展中制约居民消费潜力释放的难点堵点仍然不少。

  一方面,当前全国疫情仍然呈现出“点多、面广”的特点,消费场景依然受限,居民消费意愿有待进一步提升,消费市场恢复基础仍需巩固。另一方面,当前我国居民的消费需求已经从“有没有”向“好不好”升级,品质型消费逐渐取代温饱型消费,供给对于需求变化的适应性调整还存在滞后。

  拿旅游市场来说,今年,受疫情影响,本地游、周边游、省内游仍然是国庆出游的消费主导,很多人选择自驾出行配合精品民宿的游玩方式。现实来看,“槽点”不少。线上线下都有人反映,一些民宿价格虚高,“节假日翻倍,价格近万元”,还有一些民宿品质堪忧,住民宿如同“开盲盒”,这些都拉低了人们的消费意愿。此外,新型消费领域也仍存在监管滞后的问题,比如直播购物虚假广告宣传、售后服务差等成为了消费的“痛点”。

  稳消费、促消费,就是稳增长、促民生。百姓手里有钱、愿意花钱、赚钱不难,才会有消费欲望和消费信心;企业能够撑过疫情关,有能力提供多样服务和产品,才会让消费者有更多选择。

  促进消费恢复,既要顺应消费升级趋势,积极培育中高端消费新增长点,扩大优质供给,也要努力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支持稳岗就业,进一步增强居民消费能力,不断释放消费潜能。只有千方百计地让消费热起来、火起来,才能带动经济转起来、活起来,为高质量发展蓄力。(中国经济网评论员 梁瑜)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开放投稿,原创评论、理论文章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文章:消费理念再升级

  以强有力举措提振和稳定消费预期

查看更多:中国   经济   市场主体   经济增长   疫情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