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首页 > 财经资讯 > 正文

张文武:深入探索乡村振兴数字化发展新路径

[2022-10-10 11:34:11] 来源:中国金融杂志 编辑:张文武 点击量:
评论 点击收藏
导读:作者|张文武「中国工商银行副行长」  文章|《中国金融》2022年第19期  中国工商银行(以下简称

  作者|张文武「中国工商银行副行长

  文章|《中国金融》2022年第19期

  中国工商银行(以下简称“工商银行”)紧密围绕金融服务三农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部署,秉承“国家所需、金融所能、工行所长”原则,全面落实人民银行等七部门下发的《关于组织开展金融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示范工程的通知》精神,将数字化转型与乡村振兴建设有机统一,积极推进金融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示范工程,以大数据、区块链等新技术为驱动,以数字金融产品和平台为载体,以场景金融服务为手段,打造全方位、多层次、广覆盖的涉农服务新业态,全力探索乡村振兴金融服务数字化转型新路径。

  强化乡村振兴顶层设计,深化城乡联动数字化布局

  工商银行以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为引领,将金融支持乡村振兴作为“一把手”工程,制定城乡联动发展战略并将其纳入全行四大发展战略,推出乡村振兴统一服务品牌“工银‘兴农通’”,系统谋划顶层设计,纵深推进战略实施,全面加强数字化布局。一是将乡村振兴数字化转型纳入“数字工行”统筹推进。将其作为战略重点协同推进工程,围绕“数字生态、数字资产、数字技术、数字基建、数字基因”五维布局,从技术创新、底座建设、场景生态、触达体系等方面积极探索乡村振兴数字化加速发展的新经验,打造全方位、多层次涉农金融平台、服务渠道和创新产品,有序推进乡村振兴金融服务体系建设。二是积极部署金融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示范工程落地工作。依托大数据、卫星遥感、区块链和物联网等新技术,聚焦特色融资场景创新、线上线下渠道融合、金融民生系统互通等多方面内容,指导分行打造具有工商银行特色的金融科技赋能乡村振兴典型项目。目前,工商银行在9个试点省(市)共有32个项目入选金融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示范项目,已落地项目有20个,应用推广效果显著。

  聚焦“场景+金融平台”建设,打造乡村发展联合生态

  乡村振兴数字化转型要走开放化合作道路,构建数字乡村“协同生态圈”。工商银行通过“找伙伴、搭平台、供服务、筑生态”合作模式,依托同业领先的SaaS云平台、API开放平台,打造数字乡村服务生态、合作方接入、分行特色三大开放体系,实现场景融合、业态联动。一是创新乡村治理方案,推出“数字乡村”综合服务平台。面向县(乡、村)提供“政务、财务、村务、党务、金融”五位一体的综合服务,打造全场景“一站式”数字化线上服务,实现银行综合金融服务与村集体日常管理有机结合。平台已与23个省级农业农村厅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与950个区县级农业农村主管部门实现信息化合作。二是聚焦农业产业发展,搭建“兴农撮合”服务平台。针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和农业产业强镇各类涉农经营主体,提供“平台+撮合+金融”服务模式,为农业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拓展产品、项目、技术、资金等合作渠道,引导撬动更多资源要素向乡村汇聚。目前,“兴农撮合”平台已覆盖全国近50%的农业强镇、60%的现代农业产业园、70%的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吸引6万余个农业经营主体入驻,促成农业合作成果4800余项,影响范围和覆盖面不断拓展。三是面向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搭建产业集群管理信息平台。工商银行与农业农村部合作建设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管理信息平台,面向已获批国家优势特色产业的集群及实施主体,对产业集群项目状况进行数字化管理及动态化跟踪。目前,平台已覆盖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共140个产业集群。四是突出区域特色,因地制宜打造地方联合服务生态。在贵州推出“工农e家”平台,与当地供销社、乡镇商超等单位合作,提供基础金融、经营管理、商品流通等一揽子服务,提升农村经营主体信息化水平;在河北联合地方供销社,共建省市县乡村五级综合服务平台,在提供各类农村公共服务的同时,将金融服务融入农村生产、经营、消费的“小循环”。

  聚焦数字化产品创新,提高为农服务质效

  推进乡村振兴数字化转型,金融产品精准滴灌是核心。针对农村金融服务面临的信用基础薄弱、需求差异多样等特点,工商银行充分发挥“技术+数据”双轮驱动作用,创新适应乡村GBC三大客群特征的专属金融产品,打造涉农普惠贷款子品牌“工银兴农贷”,推出面向农村市场的借记卡“福农卡”和“兴农通”信用卡,并推出属地特色专属存款、投资理财产品等,提升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金融供给能力。一是推进涉农信用体系建设,探索数字化支农新模式。工商银行与农业农村部“信贷直通车”平台对接,基于政银合作信息共享以及其他内外部信息增信,为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点对点”融资服务。构建“整村授信”融资场景,通过驻村干部线上化收集村集体、农户信息,并依托智能模型进行授信额度评定,打造以行政村为核心、批量化拓展乡村客群的发展模式。二是加强金融与产业链对接,为农业产业链发展注入动力。依托工商银行供应链服务平台,打造农业金融场景服务,与大型食品、饲料、养殖类等农业产业核心企业对接,建设涉农产业链1000余条。创新推出“e链快贷”产品,基于产业链贸易流、物流、资金流等多维数据,为链上农户提供融资支持。三是以“智慧大脑”为依托,提供更加精准的综合金融服务。工商银行以“智慧大脑”为产品和营销策略中枢,结合涉农客户画像特点,将适合的服务与产品精准触达客户,充分满足客户差异化的金融需求。四是构建特色化、差异化的涉农金融产品体系,不断丰富融资场景。基于智能决策引擎支持分行产品敏捷创新,例如,在黑龙江基于农委和北大荒集团数据推出“农信e贷”,在山东采用银担合作模式推出“农耕贷”,在江西以农权担保推出“农权E贷”,在湖南推出“烟农e贷”,等等。截至2022年8月末,工商银行涉农贷款余额达3.15万亿元,较年初增长近5000亿元,增速达18%,在可比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

  聚焦线上线下联动,夯实多层次、立体化服务格局

  推进乡村振兴数字化转型,服务触达体系是关键。工商银行坚持通过线上化、数字化布局,构建线上线下联动的多层次、立体化服务格局,延伸服务半径。一是“提速线上”,构建线上乡村金融服务触达体系。围绕农村客户需求,打造工商银行服务三农的专属APP工银“兴农通”,构建“民生、代理、村务、撮合”四位一体的线上综合化服务体系,为农村客户搭建便捷金融服务的“新超市”、服务数字化生产生活的“新农具”、汇集涉农生态场景的“新平台”。该APP自2021年末推出后,截至2022年8月末,累计下载次数约为1255万次,注册C端客户达136万户,G端村委会累计达3439个,B端用户达1.8万户。同时,打造“云工行”非接触服务品牌,将以前需在网点“面对面”办理的业务转换为“屏对屏”办理,构建“业务云办理、急事屏对屏、沟通全天候、服务一体化”的多元化服务场景。截至2022年8月末,云网点累计客户访问次数达4.6亿次,预约取号等热点业务累计办理1191万次。二是“赋能线下”,推进乡村普惠金融服务点建设。在贵州、山西、重庆等多地与当地村委会、供销社、电信运营商等合作,联合建设和运营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点,通过“服务点+使者”模式,打造线下农村金融服务新触点,提升金融服务的普惠性。目前,已建成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点2720家,在建857家。

  聚焦数字技术驱动,赋能乡村振兴数字化转型

  推进乡村振兴数字化转型,数据要素及新技术赋能是引擎。工商银行依托金融科技研究院新技术实验室,持续挖掘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5G、卫星遥感等新技术在乡村金融服务领域的应用场景,构建金融科技支持产业发展的“工具箱”和“能力库”,不断提升乡村金融服务的数字化和智能化水平。一是构建全行乡村振兴大数据管理平台,对内联通“数字乡村”综合服务平台、兴农通APP等服务平台,对外引入农业保险、土地确权等多维度三农数据,为全行乡村金融服务供给更易用的数据资产,满足总分行在乡村条线服务营销、场景输出、经营管理、风险监控不同方面的数字化转型需求,形成完整、开放、互联的数据赋能支撑体系。二是通过引入卫星遥感影像识别、电子围栏等技术,辅助监控种植面积、作物生长情况等信息,提升信贷涉农数据采集的易得性和可靠性,为贷前尽职调查和贷后风险监控提供参考。目前,已在黑龙江、内蒙古、福建、海南等地区开展主粮作物种植、渔排养殖的监测试点。三是运用物联网、5G技术实现农业产业链数据自动化采集、可溯化信任和智能化分析,相关成果已在云南省普洱茶集团落地实施。四是通过引入区块链技术,构建数字信用凭据“工银e信”,提升供应链交易的透明度和可信度,已在内蒙古地区落地针对伊利、蒙牛等畜牧业核心企业的供应链方案。

  下一步,工商银行将深入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决策部署,贯彻新发展理念,践行新金融实践,深耕数字化转型,构建面向乡村的全场景智慧生态服务体系,全力推动金融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示范工程落地见效,紧密结合“工行实际”,努力提供“工行实践”,始终贡献“工行智慧”,用数字科技点亮乡村振兴梦,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查看更多:乡村   金融   金融服务   银行   工商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