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首页 > 财经资讯 > 正文

招商宏观:中国式现代化——报告最闪亮的关键词

[2022-10-17 09:22:00] 来源:券商研报精选 编辑:招商宏观 点击量:
评论 点击收藏
导读:文|招商宏观张静静团队  核心观点  报告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

  文|招商宏观张静静团队

  核心观点

  报告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报告在过去五年重大成就与新时代十年工作三件大事的基础上,提出了党在新时代的新的中心任务,意义深远。为更好地学习、理解和贯彻,本文也梳理了十九大报告(2017年10月18日)、“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2021年3月12日)、十九届六中全会(2021年11月11日)里面经济与金融工作的要点,从中可以明显感受到奋斗目标与发展理念的历史演进。

  正文

  一、报告的经济工作要点

  从经济和金融的角度来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以及科教兴国、生态环境、国际关系等与经济工作相关的三方面内容是我们学习、理解和贯彻落实的重点(图1)。

  1.中国式现代化: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1)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2)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2.新发展格局与高质量发展: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要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3.其他与经济工作相关的内容:科教兴国(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民生福祉、生态环境、国防建设、国际关系等。

  招商宏观 | 中国式现代化——报告最闪亮的关键词

  二、党的十九大报告的经济工作要点

  2017年10月18日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未来要持续贯彻新发展理念,作出了社会基本矛盾转变、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重视实体经济发展、发挥国家发展规划的战略导向作用等判断和部署,体现了新时代党的发展理念的演进。

  1.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已提升为社会基本矛盾的主要方面。主要表现包括:发展质量和效益还不高,创新能力不够强,实体经济水平有待提高,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脱贫攻坚任务艰巨,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群众在就业、教育、医疗、居住、养老等方面面临不少难题。

  2.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要坚持和发展的四个方面:一是坚持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二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三是要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四是主动参与和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不断壮大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

  3.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可以分两个阶段来安排。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4.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着力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

  5.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包括六项重点工作。

  (一)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

  (二)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

  (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四)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五)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济体制改革必须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实现产权有效激励、要素自由流动、价格反应灵活、竞争公平有序、企业优胜劣汰。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发挥国家发展规划的战略导向作用,健全财政、货币、产业、区域等经济政策协调机制。完善促进消费的体制机制,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性作用。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建立权责清晰、财力协调、区域均衡的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建立全面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全面实施绩效管理。深化税收制度改革,健全地方税体系。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深化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健全金融监管体系,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六)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要以“一带一路”倡议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

  三、“十四五”规划与2035年远景目标要点

  (一)总体目标与工作原则

  “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从“十三五”时期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升级为锚定2035年远景目标——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由于总体目标升级,指导思想与工作原则也相应出现升级,其中有5项新理念应重点关注:

  1.统筹发展和安全。原因是“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新冠疫情影响广泛深远,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对世界和平与发展构成威胁。”

  2.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主要包括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代服务业、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数字化发展等内容。特别强调产业门类关系协调,主要包括“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金融、房地产同实体经济均衡发展”、“农业、制造业、服务业、能源资源等产业门类关系协调”。

  3.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4.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主要是指执政能力的制度性、系统性提升。在经济领域,更是以应对系统、长期问题的“宏观治理体系”概念代替了常用于逆周期、部门性调节的“宏观调控”概念。

  5.坚持系统观念:涵盖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办好发展安全两件大事;全国一盘棋,发挥中央、地方和各方面积极性;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挑战等多项矛盾的统筹协调。

  (二)重点任务的三个层次

  “十四五”时期的重点任务主要包括科技创新、现代产业体系、新发展格局、市场经济体制与宏观经济治理、乡村振兴、区域协调与城镇化、文化事业、绿色发展、高水平对外开放、民生、安全、国防等,基本形成了一个三层次的架构。

  第一层次是创新。定位是“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

  1.科技创新的方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

  2.科技创新的目标:“十四五”时期的目标是“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7%以上、力争投入强度高于‘十三五’时期实际”。2035年远景目标则是“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

  3.促进创新的措施:主要包括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人才创新活力、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四个方面。

  第二层次是系统提升,包括供给侧发展现代产业体系,需求侧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以及协调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完善宏观治理体系,推进国际治理能力现代化。

  1.供给侧:建立现代产业体系,提升产业链与供应链的现代化水平,既要自主性的技术创新,也要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基础设施、能源、数字化等领域实现突破。

  2.需求侧:要进一步挖掘内需潜力,关键是优化收入分配结构,以及支持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从而带动居民就业,稳定居民收入预期,促进居民消费和民间投资。

  3. 市场经济体制:一是优化市场主体。二是完善产权、准入、公平竞争等市场制度。三是以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为重点,优化市场体系。四是实现更高水平开放。

  4.宏观经济治理:按工具分包括国家发展规划、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结构性改革、预期管理、国际协调等;按时间跨度分,包括跨周期调控与逆周期调控;按目标分,包括总量平衡、结构优化、内外均衡。

  第三层次是关键领域突破,包括乡村振兴、区域协调发展与新型城镇化、文化软实力、绿色发展、高水平对外开放、民生与应对老龄化、国家安全、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四、《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要点

  2021年11月11日,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决议》有关经济与金融方面的论述可梳理如下:

  1.一百年来的十大经验: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至上,坚持理论创新,坚持独立自主,坚持中国道路,坚持胸怀天下,坚持开拓创新,坚持敢于斗争,坚持统一战线,坚持自我革命。

  2.新时代的深化改革:党坚持改革正确方向,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突出问题导向,聚焦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激发人民首创精神,推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走实走深。

  3.新时代的开放战略:必须顺应经济全球化,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坚持共商共建共享,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坚持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构建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和海南自由贸易港。

  4.新时代的经济建设:贯彻新发展理念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不能简单以生产总值增长率论英雄,必须实现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高质量发展,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1)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战略谋划和统一领导,完善党领导经济工作体制机制。

  (2)市场机制: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支持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建立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

  (3)科技创新: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健全新型举国体制,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加强基础研究,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自主创新,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

  (4)全面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落实巩固、增强、提升、畅通的要求,推进制造强国建设,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壮大实体经济,发展数字经济。

  (5)宏观治理体系: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增强宏观政策自主性,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坚持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保障粮食安全、能源资源安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坚持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全面加强金融监管,防范化解经济金融领域风险,强化市场监管和反垄断规制,防止资本无序扩张,维护市场秩序,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微企业活力,保护广大劳动者和消费者权益。

  (6)区域协调发展: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推动东北振兴取得新突破,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鼓励东部地区加快推进现代化,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7)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

  (8)解决好“三农”问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推动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确保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风险提示:

  对政策理解不到位。

查看更多:经济   体系   强国   战略   高质量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