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首页 > 财经资讯 > 正文

全球资本活水向东流(全球资本流向中国)

[2023-06-18 10:03:05] 来源:国际金融报 编辑:李曦子 点击量:
评论 点击收藏
导读:今年以来,北向资金净买入超1700亿元,较去年900亿元的总流入量接近翻倍。目前外资通过沪深股通累计

  眼下,全球经济衰退阴霾难散,顽固的通胀仍是主要担忧,不过各国在货币政策上的分歧,也似乎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要大。

  6月12日当周,市场迎来“超级央行周”,继续呈现分化局面。6月16日,日本央行宣布继续保持货币宽松政策刺激经济;6月15日,中国人民银行继续“降息”,欧洲央行宣布继续加息25个基点;6月14日,美联储宣布暂停加息,但暗示未来紧缩力度更大。

  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快速转向产生了一系列经济冲击,也在一定程度上引导资金流向。

  各国货币政策分化趋显

  当地时间6月14日,美国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公布最新利率决议,维持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在5%至5.25%之间不变,这是自去年3月连续10次加息以来首次暂停加息。

  日前公布的美国5月CPI同比增速迎来“十一连降”,创两年多最低水平,使市场对本次暂停加息的概率升至90%。美国劳工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美国5月CPI同比上升4%,连续第11次下降,创2021年3月以来新低,预估为4.1%,前值为4.9%;环比上升0.1%,预估为0.1%,前值为0.4%。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高通胀给人们带来了困难,美联储依然坚决致力于2%的通胀目标。他指出,通胀已经有所缓解但压力持续高企,美联储仍然认为通胀上行风险依然存在,将通胀率恢复到2%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虽然本次议息会议美联储选择暂停加息,但是会后公布的美联储官员预期未来利率水平的点阵图显示,相比3月,本次美联储对利率峰值的预期更高,意味着未来紧缩力度更大、更偏鹰派。

  FOMC 6月点阵图显示,2023年年底利率预期中值为5.6%,此前为5.1%。

  12位美联储官员预计,今年的利率至少会上升到5.5%-5.75%;有4名官员预计,今年至少还会加息一次;只有2人认为不会再加息。

  从利率峰值和点阵图的多数官员预期水平看,美联储官员在暗示,即使本次并未再加息,今年内美联储还将继续加息,若一次加息25个基点,将还有两次加息。

  根据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的Fedwatch工具,7月加息25个基点的可能性升至近70%。

  暂停加息并不意味着货币紧缩的终结。此前,加拿大央行和澳大利亚央行都曾在暂停加息后重启加息。

  加拿大央行在2023年1月宣布有条件的暂停加息后于6月7日重启加息25个基点,将隔夜利率提高至4.75%,为20余年来的新高。澳大利亚央行在4月暂停加息后,在5月和6月连续两次加息25个基点。

  与此同时,欧洲央行与英国央行仍在考虑进一步加息。6月15日,欧洲央行宣布最新利率决议,将三大主要利率均上调25个基点,符合市场预期,这是欧洲央行自去年7月以来的第八次加息,利率达2008年10月金融危机紧急降息前的最高水平。

  市场还认为,英国央行本月将升息25个基点至4.75%已是板上钉钉。交易员现在预计到明年2月有加息至6%的可能性。

  与西方主要国家不同,日本依然在延续持续宽松的货币政策。在6月16日的议息会议上,日本央行依旧按兵不动,继续维持超宽松立场。

  中国央行也一直坚持“以我为主”。6月13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告称,为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当日央行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2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由2%降至1.9%。6月15日,央行开展237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利率为2.65%,此前为2.75%,下降了10个基点。

  FXTM富拓特约分析师黄俊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加息,中国在降息,和各自的通胀周期相关。现在中国并无通胀风险,在意外“降息”后,利率水平仍有进一步降低的基础。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在国内与海外物价形势存在根本差异的背景下,国内货币政策具有很强的独立性。无论美联储6月及下半年是否继续加息,对国内货币政策的影响都将较为有限。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潘功胜日前在陆家嘴论坛上表示,中国金融周期相对稳健背后的原因,是中国长期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中国货币政策坚持“以我为主”,坚持跨周期和内外平衡的导向,不跟随美联储“大放大收”,不搞竞争性的零利率或量化宽松政策。

  这些市场受青睐

  在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速放缓的影响下,全球资金都流向哪些市场和大类资产?

  在黄俊看来,核心资产受经济动荡的影响最小,被市场追捧,并推动多国股指纷纷创出新高。

  随着人工智能热度升温,美国科技股成为了近期美股最拥挤的交易,通信服务和信息科技板块年内上涨超30%。标普道琼斯统计显示,今年标普500指数几乎所有涨幅都来自七只明星股票——苹果、微软、谷歌、亚马逊、英伟达、Meta和特斯拉。

  此外,复苏前景也带动了周期性板块的活跃,代表美国中小企业的罗素2000指数本月大涨8%,标普工业和能源板块分别上涨近6%。

  LPL Financial首席全球策略师克罗斯比(Quincy Krosby)认为,科技股的强劲飙升最终正在向更广泛的市场蔓延,小盘股指数罗素2000的上涨证实了市场的整体积极支撑情绪。

  目前,有关人工智能相关股市泡沫的讨论有所升温,有观点将眼下情况与本世纪初的互联网泡沫相对比。瑞士宝盛首席经济学家David Kohl并不认同这一观点,他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当前人工智能驱动的股市反弹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基本面(即收益)驱动的,这与互联网泡沫形成鲜明对比,后者主要是过于夸张的市盈率倍数扩张所驱动。与此同时,标普500指数成份股公司的2023年和2024年的盈利预期已经企稳,甚至略有上升。生产者物价指数(PPI)和消费者物价指数(CPI)之差等反映利润率压力的指标也有所缓解,表明最糟糕的情况已经过去。

  除了美科技股上涨,亚洲多国股市也不断创下新高。6月13日,日经225指数突破33000点,日本两个主要股指近期都创33年新高,涨幅领跑全球。

  韩国股市近期也步入技术性牛市。6月12日当周,韩国综合股价指数盘中一度触及逾一年高点,这一以科技股为主的韩国基准指数今年迄今已累计上涨近18%。

  分析指出,与日本股市的低估值优势相比,韩国牛市背后是外国投资者涌入涉及人工智能题材的科技股票,韩国本地投资者也在纷纷抢购电动汽车电池的相关个股。

  在韩国综合股价指数中占比重超20%的三星电子是本轮韩国股市上涨行情背后最大的贡献者,该股目前也已从去年9月份的低点飙升了近40%。

  在日韩股价大涨的同时,越南与印度股市近期也表现优异。越南胡志明指数较去年11月低点的涨幅已经超过了20%,步入技术性牛市。印度股市的总市值在上个月重返3.3万亿美元,夺回全球规模第五股市的位置。

  除了股市,以黄金为代表的避险资产也受到追捧。今年5月份以来,国际金价飙升至历史新高,伦敦金现货价格盘中一度触及2081.82美元/盎司。在俄乌冲突后全球央行加速购买黄金,2022年全球央行黄金总购买量高达1136吨。今年一季度央行们的购金热情不减,黄金储备增加值达228吨。

  在汇市方面,虽然美元的主导地位在2023年初略有减弱,但美元在3月和5月再次冲高。在美国债务上限问题得以解决、避免了灾难性的违约后,美元6月份一直保持在高位。

  外资机构看好A股后市

  虽然今年截至目前中国股市没有表现得那么亮眼,但是《国际金融报》记者近期采访的多家外资机构都表示看好A股市场。

  今年以来,北向资金净买入超1700亿元,较去年900亿元的总流入量接近翻倍。目前外资通过沪深股通累计净买入A股约1.9万亿元。

  摩根士丹利中国首席市场策略师王滢认为,目前的市场条件具备进一步向上的空间。“虽然基本面短期有一定的拖累,但未来一两个月内,中国政府会通过加码一系列的支持政策来稳经济保增长,并且消费主导的复苏将在2023年下半年扩大,中美关系相对趋稳,中国股票市场有望重新进入企稳、触底反弹,同时跑赢新兴市场整体的局面”。

  具体行业配置上,摩根士丹利表示仍然偏好消费端品类,尤其是服务性消费的驱动力更强。同时该机构建议选择性配置部分原材料行业、工业行业,以及科技板块。

  橡树资本联合创始人、联席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高树表示,“我们会坚定不移地长期投资中国,在先进市场股票策略当中,大中华地区的占比是最高的,达34%”。“中国的股票和债券在过去几年当中可投资性得到持续提升,被纳入全球知名指数,彰显中国金融资产对于国际投资者的吸引力”。

  黄俊表示,中国股市下半年可能会表现强于上半年。“上半年地产、消费等主要领域的回落速度强于预期,A股市场走势低迷。在下半年,有望迎来政策性利好。政策性利好一旦推出对A股有助推作用。还有一个利好是美联储的加息周期进入到尾声,人民币有望停止下跌,重拾上涨”。

  国际资产管理公司联博集团认为,中国的经济复苏预计将更平稳、更可持续。与其随着宏观数据起舞、或者追逐热点,不如专注自下而上选股,坚持理念、不躁进。今年以来虽然沪深300等宽基指数表现平平,整体权益类基金的收益率也不如预期,但事实上,今年是“价值投资”的一年,价值类的股票正默默上涨。“我们现阶段特别关注现金流量充裕、估值合理,甚至有分红能力的企业,例如高速公路营运商、港口营运商,以及中大型商用客车制造商等”。

查看更多:央行   利率   美联储   中国   股市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