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首页 > 排行榜 > 正文

法官:死刑有"九看“ 可杀可不杀的坚决不杀

[2015-12-15 09:54:51] 来源:澎湃新闻 编辑:三点水 点击量:
评论 点击收藏
导读:中国老百姓几千年的杀人偿命观念还在,只能逐渐在立法上减少、在司法上慎用死刑。如刑法修正案九,就废除了9个死刑罪名。

法官,死刑,判决,民意,
图文无关

  五、是否有过错

  审理过程中,要看被告人有无过错,如果被告人自己有过错杀人,一般情况下要杀。被害人有过错,这种情况一般不杀。还有一种情况是被害人长期虐待被告人,如去年四川一个农村妇女把丈夫杀了,村民联名写信求情,这种情况下不杀。在互殴过程中,被害人先动手危害被告人的,自卫性质的防卫行为,这种一般不杀。

  六、是否有法定情节

  法官还会考虑到被告人是否累犯,主犯等,特别是毒品犯罪中的累犯及再犯,是要考虑的。在案件中,有自首、立功、重大立功等,一般也是要考虑的。但有部分案件,虽然自首、坦白,如果情节恶劣,也可杀。自首不一定从轻,是“可以从轻”,而不是“应当从轻”。

  七、被害人谅解与否

  被害人谅解这个层面涉及赔偿,比较容易引起社会争议,如“拿钱买刑”等,法官会选择性调解。在民间劳资纠纷、婚怨等矛盾不是很激烈的案件中,尽量调解。对于抢劫杀人、无因杀人等案件一般不予调解,因为即便调解也不一定成功。

  八、刑事政策

  在涉外案件中,法官会考虑到两国法律、两国关系等因素。而在国内案件中,则看地区治安。比如毒品犯罪中,各地差异较大,因为需要考虑地区一般标准、数量等因素。

  九、证据是否有瑕疵

  之所以把证据放在最后,是因为在证据的采纳过程中,证据的排除(非法证据排除),仍然是以公安为主导,而不在审判庭。法官能做的是什么?在杀与不杀的判断中,如果证据有瑕疵,坚决不杀,避免冤假错案。

查看更多:法官   死刑   判决   民意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