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首页 > 排行榜 > 正文

上海婚恋市场:从闪婚闪离到精神单身80后成主力

[2016-01-03 07:32:09] 来源:东方网 编辑:王亚军 点击量:
评论 点击收藏
导读:中国单身男女人数已近2亿,第四次单身潮来袭……岁末年初,国家民政局的一组数据,在舆论的渲染下,又制造出新一波单身恐慌。

  万人相亲会渐冷场

  2015年,上海的万人相亲会办到了第七届,但是规模却越来越小,盛况难现。这类公益相亲活动往往成为家长的摸底会,也成了各个婚恋中介的走秀场。可以预见,未来,动辄万人的相亲会将式微,50人左右的联谊交友会更讨巧。

  “我们婚介所这次还剩很多免票没人来领,人气一年不如一年了。”沪上某著名婚介所负责人无奈道。在去年10月底举办的第七届上海婚博会上,领行情的父母甚至多于单身赴会的年轻人,逐渐冷场的大型相亲会预示着,靠场面博人气的大规模公益相亲活动,不吃香了,人数少而精、男女精确配对、互动性更强的小众联谊交友派对或许更有市场。

  看到这一趋势,万人相亲会的主办方去年也开始改变策略,原本一年春秋两场的万人相亲会,去年春天,化整为零,改成了一系列专题小型交友会,分多场举行,包括浦江游轮主题相亲会、白领主题相亲会、家长聊天会等。

  有业内人士分析,万人相亲会、社区大型交友联谊会等等,很多都是由政府或有关部门、群团“埋单”,但是免费大餐并不好吃,真正搞好活动,必须有人兜托并提供后续跟踪服务。

  如果仅止于形式上的热热闹闹,不管结果,就成了“给领导一个积极回应,给社会一个认真交待,给年终一个漂亮成绩”的“秀场”。

  业内认为,50人左右的小型交友会,由于男女资料事先经过筛选,针对性更强,更易于深入了解,效果更好。此外,熟人介绍,加入以兴趣为前提的各类俱乐部等方式,也是“脱单”比较靠谱的路径。

  免费“白发相亲”显疲态

  曾经热闹的家长免费咨询会,逐渐显出疲态。不少参加过免费家长会的上海老人感到焦虑:1973年到1980年出生的男生都去哪儿了?

  他们发现,男少女多,经常碰头的就是那几张老面孔,失望多次之后,有的索性不再来轧闹猛了。这和复旦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孙沛东的研究数据相符:在上海,“白发相亲角”的成功率尚不足1%。

  近一年来,徐阿姨经常在各婚介所的免费家长会上疲于赶场,她感慨道,如果是亲友介绍,双方的年龄、相貌、收入有些差距,好像都不是问题。

  但一到了父母免费咨询会,每个家长都特别计较家境、学历、身高等条件,感觉就像一个商品市场。而且经常是现场父母谈得好好的,也交换了电话,但过了很久男方也不主动联系,最后不了了之。

  在某婚介所组织的父母免费咨询会上,58岁的刘阿姨说,连着4年的每个双休日,她都坚持在人民公园“相亲角”为女儿举牌、蹲点。几乎跑遍了上海滩上有名气的婚介所,最后花了2万多块钱,她为女儿入了这家的会员。

  “不能让女儿知道我来这儿报名。如果真能找到合适的,打算告诉女儿是同事介绍的。”她记得,女儿大学时身边不乏追求者,因为都是外地人,被她一一阻止了。工作后女儿找过一个年龄比她小三岁的男友,同样被她拆散,如今她总觉得像欠了女儿什么。

  很多中国父母和刘阿姨一样,对孩子有着与生俱来的使命感,孩子没成家,就是他们的责任,他们会焦虑,进而自责。但同时,绝大多数父母更关注外在条件之类的硬件,格外注重门当户对或者希望通过婚姻向上级阶层流动。

  子女反对,成功率低,父母为什么还趋之若鹜?“效率原则不能解释这个悖论。事实上,独特的情感逻辑才是理解‘白发相亲’的关键。”孙沛东认为,下乡导致知青一代的恋爱与婚姻生活被延后,使得他们对子女的婚姻有着非同寻常的急切与焦虑。

  因为存在生存、成才和养老等风险,独生子女与其父母毫无选择地被“绑缚”在协同择偶这架战车上;不完善的社会福利和保障体系,造成他们对自己及子女的未来生活充满担忧,力图在婚姻市场上寻求“上迁婚”的可能,获取更加可靠且有保障的人生保险。

  零会费相亲男的钱规则

  这已经成为上海婚恋市场的钱规则,一些经常游走于各大婚介所的优质单身男,深谙免费交友的门道。因为男少女多,不少婚介所为了照顾旗下大量渴望配对的大龄姑娘,不得不免费招揽未婚男士。而这些男人也渐渐学会了逢场作戏,而且相信,更好的姑娘永远在下一个。

  就在刘阿姨付了2万元,代女儿加入某婚介所会籍时,陈阿姨也为35岁的儿子登记了会员资料,不同的是,陈阿姨没有花一分钱就轻松入了会。

查看更多:单身   婚恋   单身潮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