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首页 > 排行榜 > 正文

重温历史 为了悲剧不再重演

[2015-09-02 07:47:36] 来源:人民网 编辑:何亮 点击量:
评论 点击收藏
导读:这是一场跨越70年的检阅,这是一次面向未来的重温。 初秋的北京,天安门广场装饰一新,人民英雄纪念碑直指苍穹。明天,新中国第一次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阅兵将从这里展开队列。当 将士们由远而近的铿锵脚步震落时间的帷幕,历史的场景扑面而来。生与死、聚与散、笑与泪,沉沦与奋起、战争与和平、历史与现实,在这里交汇。

  (三)中国。湖南。芷江。

  群山中的湘西小城,因70年前的中日洽降闻名于世。城外一座受降纪念坊,被称为“中国凯旋门”,造型简单却无比凝重。四柱三门,就是一个大大的汉字——“血”。

  这不仅是鲜血之血,更是血性之血、血气之血。

抗日战争,历史,纪念

  一位父亲,送给参军的儿子一面“死”字旗,白布旗正中一个大大的“死”字,旁边写着:“国难当头,日寇狰狞。国家兴亡,匹夫有分。本欲服役,奈过年 龄。幸吾有子,自觉请缨。赐旗一面,时刻随身。伤时拭血,死后裹身。勇往直前,勿忘本分”。他叫王者成,他的儿子叫王建堂。

  一位母亲,家乡沦陷了,她叮嘱孩子“记住,咱们是中国人,到死也不能忘了祖宗”。游击队成立,她竭尽所能筹军粮、做军鞋、照料伤员,先后把丈夫和5个 孩子送上前线,他们全部为国献身。她叫邓玉芬,她牺牲的丈夫和儿子分别叫任宗武、任永全、任永水、任永合、任永安、任永恩。

  一位妻子,丈夫是黄埔军校第六期工兵科毕业生。结婚两年抗战爆发,丈夫赶赴前线,之后杳无音讯。时间流逝,世事变迁,丈夫成为她一生的牵挂。77年后,她终于找到丈夫的下落,原来分别不久他便阵亡于南京保卫战雨花台阵地。她叫张淑英,她的丈夫叫钟崇鑫。

  在那场血与火的淬炼中、在那个生与死的战场上,千千万万这样的普通人,国难当头挺起民族的脊梁,血肉之躯筑起新的长城。

  “争民族独立,求自由解放。这神圣的重大责任,都担在我们双肩!”战火烽烟中,八路军战士唱着这样的军歌奔赴战场,以低劣装备开展敌后抗战。坚持抗 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大旗下,中国共产党支撑起救亡图存的希望,引领着夺取胜利的方向,成为抗日 战争的中流砥柱。从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到长沙会战、湘西会战,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与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抗日武装开辟的敌后战场既相互独立又相互配合,形 成共同对敌的态势。大江大海、浪奔浪涌,英雄的中华儿女以“一寸山河一寸血”的悲壮情怀,留下“魂魄毅兮为鬼雄”的不朽篇章,写就“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英 雄史诗,证明了中国人民的勇敢与坚韧,宣示着中华民族的血性与尊严。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习近平主席在回顾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时,如此定义伟大的抗战精神。一个民族在紧要关头爆发出的最强大精神力量,构成了我们历史中最深厚的精神底蕴,沉淀为中华民族 最珍贵的精神内核。可以说,抗战的胜利,不仅是河山光复,更是人心光复、精神重塑;抗战的历史,不仅是战争史,更是精神史、心灵史。

查看更多:守望   历史   为了   和平     标题   守望   历史   为了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