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首页 > 排行榜 > 正文

特赦令签署4个月 31527名符合条件罪犯被释放

[2016-01-25 20:59:00] 来源:网易 编辑:王叶 点击量:
评论 点击收藏
导读:2015年8月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出决定,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特赦令,决定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对部分服刑罪犯予以特赦。4个多月过去了,近日记者从有关部门了解到,这次特赦工作已在规定的2015年底前圆满完成。

  二是调查取证关。刑罚执行机关到罪犯捕前所在部队、工作单位、居住地和有关部门调阅原始档案材料、历史记录。仅全国监狱系统就派出调查组2500多个,走访各地7800余家单位,收集证据材料17000多份。

  三是风险评估关。有关部门对部分罪犯释放后是否具有现实社会危险进行评估,坚决防止形式上符合特赦条件但仍具有现实社会危害性的人回到社会。

  四是报请程序关。刑罚执行机关认真审查拟报请特赦人员的案卷材料,严格核实相关事实证据,严格落实公示制度,做到程序规范、公开公正。

  五是依法裁判关。人民法院严格掌握特赦案件的实体条件,严格遵循办理程序,确保每一项特赦裁定都经得起法律和历史的检验。

  六是法律监督关。人民检察院认真履行法律监督职责,对司法行政机关、公安机关、人民法院办理特赦案件实行同步全程监督,对报请不当或裁定不当的特赦案件依法提出检察意见。

  依法受理人民群众、服刑罪犯等涉及特赦方面的控告、举报和申诉并及时处理和反馈处理结果,确保特赦工作公正廉洁、准确及时。迄今为止,未发现一起“以赦谋私”现象。

释放,罪犯,特设,

  对罪犯实行特赦牵动多方关切,社会高度关注。为确保特赦工作取得良好社会效果,各地各有关部门在依法按程序办理好每一起特赦案件的同时,还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大量相关工作。

  对符合特赦条件的罪犯,司法行政机关开展了释放前的思想、道德和法制教育,引导他们做遵纪守法公民;对无单位、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定赡养人的“四无”被赦人员,民政、社保等部门依法按政策落实最低生活保障等措施,促使被赦人员顺利融入社会。

  同时,有关部门认真做好原案受害人及其家属思想工作,开展宣传引导,讲清特赦的重大意义、法律依据、法定程序和有关要求,及时澄清误解、回应关切,为特赦工作营造了良好氛围。

  这次特赦坚持依法办事,取得了良好的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舆论普遍认为,特赦深得党心民心,既符合现代法治精神,又继承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

  许多罪犯被特赦后,对党和政府真诚感恩,表示一定要改过自新,努力回报社会。一名服刑罪犯被特赦后激动地说:“从内心感谢党和政府对我过去所犯罪行的宽恕。今后要坚决弃恶从善,不忘教训,做一个遵纪守法有利于社会的人。”

  一些被特赦的未成年罪犯家长表示,这次特赦不仅体现了党和国家对青少年的关怀,挽救了犯罪的未成年人,同时也挽救了一个个已经破碎的家庭,使我们又看到了生活的希望。

  不少专家认为,特赦体现了中国的法治精神和人道主义精神,是依法治国时代背景下的法治创新实践,是我党依法执政的成功范例,是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成功范例,是实施宪法制度的成功范例,是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进行制度创新的成功范例,充分展示我们党的执政自信和制度自信,树立了我国开放、民主、文明、法治的大国形象,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查看更多:释放   罪犯   特设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