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首页 > 排行榜 > 正文

发改委专家称:未来将有可能奖励生育

[2015-11-10 14:06:11] 来源:搜狐新闻 编辑:海章 点击量:
评论 点击收藏
导读:1973年,我国在全国范围内实行计划生育。在此背景下,从1980年9月25日中共中央发表关于控制我国人口增长问题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开始,独生子女政策至今已执行35年。其中,1982年计划生育被确定为基本国策,并写入宪法。

     背景 独生子女政策35年后宣告终结

  1973年,我国在全国范围内实行计划生育。在此期间,我国人口呈现出老龄化、少子化的趋势,甚至有人口学者预计,2020年之后,将爆发招工难、娶妻难和养老难等问题,从而制约社会经济发展。

  2015年10月29日发布的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指出,“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这意味着中国实施35年的独生子女政策正式宣告终结。

  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宣布“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而此次人口政策的调整距离2013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放开“单独二孩”,还不到两年时间。

  短时间内密集调整人口政策,引发了提振生育率是否会导致人口膨胀的担忧。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杨宜勇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全面二孩政策短期内会带来生育高峰,但不会导致人口膨胀,即使今后全面放开了计划生育,可能也生不了多少人,中国人口不会超过15亿。其实不仅中国,目前世界各国普遍的生育意愿都比较低了。”

  专家观点:全面放开二孩首先为满足老百姓生育意愿,其次才是延缓老龄化进程

  1982年,计划生育被确定为基本国策,并被写入宪法。之后,国家根据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不断调整完善计划生育政策。“我们国家当时的人口已经过载了,所以当年实施计划生育的决定是对的。”杨宜勇说。然而,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人口发展却出现转折性变化。虽然人口基数依然较大,但生育率低、人口老龄化、独生子女家庭数量增长等人口结构性问题日益突出,日益成为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国务院曾经组织开展的人口发展战略研究认为,中国人口总量峰值应控制在15亿人左右,妇女总和生育率保持在1.8左右,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人口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而最新一次人口普查的结果显示,中国生育率已降至1.18的低水平。

  除了低生育率,老龄化也成为困扰中国的一个问题。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60岁及以上老人2.12亿人,占总人口比例为15.5%;65岁以上人口数为1.37亿人,占比10.1%,相当于每10个人里就有一个65岁以上的老年人。

  应对包括人口老龄化在内的人口结构性问题,在很多人看来,是出台全面放开二孩政策的直接缘由。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林毅夫就在面对记者提问时表态,“现在调整人口政策已经迟了,但总比不调整要好。”但是,全面放开二孩能否解决老龄化问题?杨宜勇的回答是否定的。

  “放开二孩并不仅仅是为了应对老龄化,而是老百姓有生育意愿,因此主要是为了尊重人们的生育意愿和生育权利,其次才是能在一段时间内起到延缓老龄化的作用。”杨宜勇向记者表示,即使放开生育政策或许会减缓老龄化的进程,但10年后照样会面临老龄化的问题。“但是现在调整其实并不晚,做了总比不做强。”

  国家行政学院研究员胡仙芝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示:“目前我国人口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年龄结构不合理,而年龄结构是很难调整的,目前全世界都在老龄化,而且发展趋势还在逐步加深。”“只有延迟退休年龄。”杨宜勇说,一直以来都是六十岁退休,现在七十岁才算老,关键就是要调退休年龄,“面多了加水,水多了加面,是不行的,对人口结构的调整无异于杯水车薪。”

查看更多:发改委   鼓励生育   专家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