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首页 > 时事新闻 > 正文

人工智能即将进入高中课堂 人工智能课应该怎么教?

[2019-04-11 18:20:00] 来源:新京报 编辑:未知 点击量:
评论 点击收藏
导读:近几年,关于人工智能的讨论从未停止,人工智能也逐渐向教育延伸。2018年1月,教育部公布《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新修订的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里,加入了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处理等内容。

  北京多所学校已开设校本课程

  按照教育部提出的分步实施、自主申请原则,北京等四个已于2017年启动高考综合改革的省份今年可以率先实施新课程、使用新教材,人工智能课程也在其中。这意味着,今年秋季学期,人工智能或将作为“选择性必修”课程进入北京高中生课程。

  北京人工智能课程开展情况如何?记者近日走访了解到,目前,北京市人大附中、清华附中、陈经纶中学、汇文中学等学校已开设或建立人工智能相关校本课程或社团,教授人工智能知识,引导学生开展相关研究。

  汇文中学高二学生王楠(化名)加入学校的机器人社团已有一年多,她告诉记者,社团有专门的教室,提供各种机器人仪器,还有专门的老师教他们如何组建机器人,并通过电脑编程控制机器人进行各种活动。在老师的指导下,她和三名团队成员制作的“全方位打猎车”能够实现向固定目标发射弓箭,在东城区的一项青少年科技比赛中,这个项目获得了一等奖。

  北京市第五十中学初三学生李亦(化名)告诉记者,他们学校也开设了机器人社团,学生在社团中会学习电脑编程、组装机器人,通过输入指令操控机器人完成各项活动。此外,李亦在初二时参加了语音识别技术相关课程,课上老师介绍了语音识别知识,并让学生通过校内电脑进行实践。

  校园已有机房能满足教学需求

  根据新课标《人工智能初步》模块,学生不仅需要了解人工智能,还需要搭建简单的应用模块,利用开源硬件,设计并实现简单智能系统。这对开设人工智能课程提出了硬件上的要求。

  北京三十五中学在几年前就建设了“智能科学与技术实验室”和“人工智能机器人实验室”,学生可以在其中开展人机互动、人工智能等深度学习。但这只是少数,记者了解到,目前北京多数学校尚没有建设专业实验室的基础,已经开设人工智能相关课程的学校,也多在学校机房中进行实验。

  记者在第39届北京青少年科创大赛上也了解到,很多AI项目的关键部分都是通过老师指导,在校内的机房里完成的。

  “机房够用了”,北京一所高中的信息课老师告诉记者,人工智能作为校本课程开展已有一段时间,校内机房能够满足目前的教学需要。对于新课标提出的硬件设施方面的要求,他表示,实验室的设置要依据教材内容来定,统编版的教材还没有看到,所以是不是一定需要专业实验室还不清楚,“如果必须要有,可能在原有机房基础上改造。”

查看更多: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