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一次次试验中创造出来的伟大结晶。最早的造纸术可以追溯于西汉之前。主要使用沤烂的植物纤维浆液,经过脱水、压缩、烘干而成。据史料记载,西汉时期已经有了麻纤维纸,只不过这种纸张质地粗糙,且制作成本极高。
纸张开始能够大规模普及应用,且技术得到提高就要归功东汉的宦官蔡伦了。蔡伦十分认真地总结了前人的经验,经过不断地改良,最终使用树皮、麻头和渔网等非常廉价易得的原料制作出了更加优质的纸张,并献给了汉和帝,得到汉和帝的大加赞扬。
这一技术也在与西域的交流中流出,传到世界各地。
印刷术古已有之,战国时期便有了雏形。后世随着拓碑的流行,慢慢出现了雕版印刷术,这一技术在唐朝盛行,唐中后期得到了普遍地使用。印刷术的出现,大大提高了刊印的速度。
虽然雕版印刷术虽然方便,每刊印一样东西却需要重新刻板,所以书籍的印刷成本仍然十分的高昂。但是比起印刷术出现前的手工抄录,效率又提升了不少。
活字印刷术由来
活字印刷术是一种古代印刷方法,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经过长期实践和研究才发明的。先制成单字的阳文反文字模,然后按照稿件把单字挑选出来,排列在字盘内,涂墨印刷,印完后再将字模拆出,留待下次排印时再次使用。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是印刷史上一次伟大的技术革命。北宋庆历间(1041年-1048年)中国的毕昇(970年—1051年)发明的泥活字,标志着活字印刷术的诞生。
他是世界上第一个发明人,比德国人约翰内斯·古腾堡活字印刷术早约400年。元代王祯成功创制木活字,又发明了转轮排字。明代中期,铜活字在江苏南京、无锡、苏州等地得到较多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