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首页 > 时事新闻 > 正文

《中国的粮食安全》白皮书发布 中长期供求仍是紧平衡

[2019-10-15 09:11:00]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编辑:网络 点击量:
评论 点击收藏
导读:这是时隔23年之后,中国政府发布第二部有关粮食安全问题的白皮书。《中国的粮食安全》全面介绍了中国粮食安全现状及所取得的成就,以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粮食安全的了解。

  “中国粮食的产量高、库存充足,供给价格比较平稳,当前供给是有保障的。未来随着人口增长、消费水平的提高,粮食供给质量要进一步提高,在耕地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中长期来看粮食产需仍会维持紧平衡”,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优化大豆进口渠道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负责任大国,中国始终是维护世界粮食安全的积极力量。中国积极践行自由贸易理念,认真履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承诺,主动分享中国的粮食市场资源,推动世界粮食贸易发展。

  中国粮食市场更加开放,涉粮外资企业加工转化粮食数量、产品销售收入不断增加,2018年这两项分别占到全国总量的14.5%、17%。

  中国严格按照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承诺,取消了相关农产品进口配额和许可证等非关税措施,对小麦、玉米、大米实施进口关税配额管理,大幅度削减其他粮食品种的进口关税。进一步放宽农业领域外商投资准入限制,除中国稀有和特有的珍贵品种、转基因品种之外,将外商投资种业的限制范围缩减为小麦、玉米,取消农产品收购、批发的外商投资准入限制。

  中国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前提下,认真遵守世界贸易组织规则并履行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相关承诺,积极与世界主要产粮国分享中国巨大的粮食市场。2018年,包括大豆等油料和饲料在内的粮食进口总量为11555万吨,出口总量366万吨,分别比1996年增长944.8%、171.1%。进口总量中大豆8803万吨;谷物及谷物粉进口2047万吨,占当年世界谷物贸易量的4.9%。

  在保证口粮完全自给的情况下,进出口主要是品种调剂。2001年至2018年年均进口的粮食总量中,大豆占比为75.4%,稻谷和小麦两大口粮品种合计占比不足6%。

  今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大豆振兴计划”,4月份农业农村部公布具体实施方案,从2019年起实施大豆振兴计划,扩大种植面积,提高单产水平,改善产品品质,努力增加大豆有效供给,提高我国大豆产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苏伟在10月14日的发布会上表示,中国是大豆的原产地国,有大豆生产的优势。作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国家有关部门制定了《大豆振兴计划的实施方案》,促进大豆生产的恢复发展,有关部门正在按照方案确定的目标和措施积极推进落实,成效会逐步地显现出来。

  白皮书指出,当今世界粮食安全挑战依然严峻,仍有8亿多饥饿人口,国际粮食贸易面临着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的干扰,不稳定因素增加,实现相关可持续发展目标任重道远。具体举措方面,包括积极支持粮食企业“走出去”“引进来”,开展国际合作,合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优化粮食进口渠道,拓展多元化粮食来源市场,促进全球范围内粮食资源合理高效配置。

  李国祥表示,我国大豆振兴计划,并没有要减少进口的意思,未来我国大豆仍然会主要依靠进口。2018年我国国产大豆2000万吨,进口大豆8000多吨,今年国产产量下降,进口量可能会增加到9000万吨。不过,大豆进口不能依赖少数国家,因为大豆产业受自然灾害影响较大,还会受经贸摩擦影响,要通过扩大进口来源来降低风险。

  “大豆需求主要分三类,食品、油料、饲料,其中用于饲料的豆粕需求占比80%左右。随着居民收入提高,食品消费结构升级,动物食品占比会更大,对豆类饲料需求也会增加,我国大豆进口量会进一步增加”,李国祥表示。

查看更多: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