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中美货币政策由分化走向同步。
“8.11”汇改前后,为应对国内股市异动和经济下行压力,中国央行采取了稳健略偏宽松的货币政策,直到2016年底转向稳健中性。
而美联储2013年中释放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信号后,自2014年初起开始减少购债,2015年底起开始加息和缩表。
2018年以来,中国央行货币政策转向稳健,保持松紧适度。而美联储自2018年底以来逐步转向,2019年7月底启动了首次预防性降息。
3. 强势美元冲高的动能减弱。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后,受低利率、宽流动性影响,美联储编制的美元指数持续走低,但自2011年7月起触底回升,2014年下半年升势加快,这带动了人民币随美元兑其他货币升值。
“8.11”汇改后,人民币汇率参考一篮子货币调节,而美元继续走强,造成人民币汇率走低。
进入2017年以来,美元指数有涨有跌,总体趋于贬值,加之汇改后人民币汇率已有一定幅度调整,较多释放了前期积累的压力。
4. 货币错配改善缓解贬值恐慌。
经历了近二十年的持续单边升值,中国市场积累了较为严重的货币错配。
“8.11”汇改后,因为坚持参考篮子货币调节、有管理浮动,而当时美元指数正处于强周期,这造成人民币汇率持续下跌,触发了市场增加海外资产配置和加快美元债务偿还的行为。
中国一度出现资本流向逆转、外汇储备下降。
然而,由于前期的藏汇于民和债务偿还,近年来民间部门货币错配得到较大改善,对外净负债较汇改前夕减少了上万亿美元,这降低了市场对于人民币贬值的敏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