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通道时代
资管产品多层嵌套,不仅增加了产品的复杂程度,导致底层资产不清,也拉长了资金链条,抬高了社会融资成本。大量分级产品的嵌入,还导致杠杆成倍聚集,加剧市场波动。2018年5月,正式落地的资管新规要求,消除多层嵌套并限制通道业务。
在资管新规的约束下,过去的2018年,被视为通道业务的事务管理类信托、券商单一资管计划、基金子公司单一资管计划规模大幅下降,去通道取得明显成效。这些资管机构也面临转型压力,主动管理被视为方向之一。在“后通道时代”,逃避监管的通道业务仍将被压减,不过合规的通道业务仍为监管所鼓励。正如央行行长易纲2018年末在清华演讲时所说:“影子银行是必要补充,但要依法依规经营。”
2019年仍可以做通道业务,但是力度不会像2017年那么大。未来信托通道结构会进一步优化,但不是用贷款功能监管套利,而是在合规前提下发挥信托服务功能,如SPV、财富管理等。
回过头看,“压通道”确实是2018年信托业的关键词之一。
2017年下半年以后,部分地方银监局加强了通道业务的监管力度,但由于券商、基金子公司通道业务被挤压,信托通道增长势头仍旧明显。2018年初至4月,监管要求进一步去通道,5月至8月,通道业务基本处于暂停状态,受此影响通道费率攀升。
信托等非标融资的快速萎缩,带动了社会融资规模增速放缓,宏观政策在年中也经历了一番讨论。“根据支持实体经济的需要,8月监管要求有所放松,但未来2-3年去通道的大方向不会变。”一位信托公司负责人称。
据最新监管要求,监管套利、违法违规提供便利的事务管理类信托业务被严控,但支持信托公司开展符合监管要求、资金投向实体经济的事务管理类信托业务。
“现在可以做通道,但是力度不会像2017年那么大。”一位信托经理认为,“2019年适当做一些通道业务,冲点规模。未来通道业务可能不会太多,主动管理项目越来越多,占比会有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