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首页 > 头条 > 正文

垃圾分类工作就是新时尚?新时尚新在哪里?

[2019-06-28 10:59:00] 来源:中国基金网 编辑:网络 点击量:
评论 点击收藏
导读:今日,“被垃圾分类逼疯的上海人”强势抢占了全国热门话题的榜首,上海人民面对垃圾分类手忙脚乱的状态和来自各小区监督员阿姨的灵魂发问 “侬zi撒喇希(你是什么垃圾)”?成为了全国人民调侃的话题。

  在调侃之外,其实也存在另一种疑问——“垃圾分类为什么突然成了新时尚?”关于这个问题,我们不妨先来认识一个现象——“垃圾围城”。

  垃圾处理的难题,由来已久。2016年的上半年,上海市建筑垃圾申报总量达到了3915万吨。最高峰的时候,上海4天生产的建筑垃圾就能堆出一座金茂大厦。

  到了2018年底,上海市生活垃圾每天的清运量接近2.6万吨,全年的清运量超过900万吨。有专家断言:上海证面临着严峻的 “垃圾围城”现状。

  随着垃圾围城而来的,还有高昂的垃圾收运和处理成本。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固体废物处理与环境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刘建国曾表示,中国居民生活垃圾最主要的构成部分是处于垃圾,超过60%,部分地区甚至超过了70%。这部分垃圾中,有60%左右是可以通过干湿分离和资源化处理,就地解决的。

  换言之,如果能做好垃圾分类的源头工作,就能节省更多的垃圾收运和处理成本,从而更好地解决大中型城市“垃圾围城”的现状。所以,垃圾分类并非只是一项规定,更是时代发展、城市演化的必然趋势。

  新的社会需求催生了新的商业形态,垃圾处理相关领域仍有广阔的商业空间。环卫保洁领域的老牌企业先行一步进入了市场,以垃圾分类为主营业务的新企业也一茬接一茬地出现。

  成都本地“雏鹰企业”的代表——小步创想的产品经理认为,上海实行垃圾分类制度后的状态,一方面反映出市民对垃圾分类制度还不够熟悉,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当下垃圾分类更深层次的需求。

  这些痛点并不单是推行新制度就可以解决的,还需要联合前端的环卫设备、环卫业务,后端的垃圾焚烧、垃圾处理以及再生资源回收等各个环节协同处置,才会逐渐达到一个理想状态。

查看更多: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