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首页 > 头条 > 正文

新中国70年登月在路上 回顾70年中国航空取得了哪些成就?

[2019-09-25 16:31:00] 来源:转载 编辑:网络 点击量:
评论 点击收藏
导读:长征、东方红、尖兵、实践、风云、中星、神舟、天舟、天宫、悟空、墨子、张衡、嫦娥……这些航天任务单看优雅别致的名字已经让人印象深刻,而背后的成就更是不可思议。

  第二幕: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如果说最早期的中国航天背后还有苏联支援,那么随着上世纪60年代的国际形势变化,苏联专家和投资全面撤离。从发射基地到运载火箭,中国航天都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刚刚起步的中国航天尚未从襁褓中踉跄站立,便被迫走上了独立自主发展的道路。

  1958年建成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尚未正式启用,中国却不得不开始将国防和重工业做战略性转移。依靠自己的力量,中国先后在1967年、1970年开始建设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和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这三大卫星发射中心,成为支撑日后中国航天发展的根本基石。

  长征火箭的命名,来自1935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即将结束万里长征时毛泽东所做的诗《七律·长征》【3】。“红军不怕远征难,万里千山只等闲”,我国的运载火箭以“长征”命名,寓意火箭事业一定会像红军长征一样,克服任何艰难险阻,到达胜利彼岸。

  用红军走过的漫漫长征路来形容长征系列火箭家族的发展历程再恰当不过了:长征一号火箭两次成功发射后,中国面临着新型火箭完全空白的情况,必须在一穷二白的情况下攻坚克难。但几十年内,中国航天人坚持“两弹一星精神”,又独立自主发展出了长征二号、三号、四号系列,以及后来的五号、六号、七号、十一号系列。“长征”成为覆盖发射各种轨道、多种载荷的庞大火箭家族。

  1970年到2007年的37年内,长征系列火箭突破100次发射大关。而突破200次大关,仅用了7年多。再4年后的2019年3月发射中星6C卫星,已经突破300次大关。37、7、4,这三个数字代表的是长征火箭“三军过后尽开颜”的巨大成功!

  第三幕:风云变幻,人定胜天

  中国有句古话“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然而,渺小的人类只生活在天空的最底层,甚至是大气层最底部的对流层,这仅10多千米的范围内就包括了风霜雨雪、电闪雷鸣。千百年来,变化莫测的天气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虽然卫星可以“观风测云”,但由于地球引力、日月摄动、太阳光压、稀薄大气阻力等一系列因素干扰轨道,所有的卫星都必须经由火箭发射到至少几百千米高的太空才能稳定运行,在这个高度预测地表风云变幻谈何容易!因而,在世界范围内气象卫星都能代表一个国家的航天综合实力。

查看更多: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