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首页 > 头条 > 正文

徐悲鸿女儿徐静斐去世享年90岁 去世后不设灵堂不收礼金

[2019-11-27 10:13:00] 来源:安徽网 编辑:佚名 点击量:
评论 点击收藏
导读:11 月26 日9 时16 分,艺术大师徐悲鸿先生的女儿、安徽农业大学教授徐静斐在合肥去世,享年90 岁。她曾多次被评为省级优秀教师、农业科技先进工作者,她主持的水稻科研项目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母亲小时候乖巧,学习很好,从小受她父亲徐悲鸿的熏陶。”黎枫告诉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客户端记者,母亲小时候喜欢看外公画画,“在重庆时,她父亲带学生去写生,她都要跟着去。她一辈子最敬仰的人就是她的父亲,在家常常教育我们要爱国、好学、勤奋、勤俭,以她父亲作为榜样。”

  “你看看我们家有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好像真的看不着。”徐静斐的儿子黎寒松说母亲一生勤俭,爱国爱党,经常在家讲外公的故事,“她说,外公一生心系祖国安危,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期间,到南洋赈灾义卖,所得钱款全部捐献给抗日前线。外公的爱国主义情怀对她有着至深的影响。”

  教育子女传承“悲鸿精神”

  今年9 月,经过9 年的扩建,徐悲鸿纪念馆新馆重新开放。11 月2日,徐悲鸿海内外亲属再次聚首北京。当时徐静斐既高兴又激动,但遗憾的是,因为身体原因,最后没有成行,她让子女带了一封信表达心中的思念和感怀。

  “母亲在信中说,‘说到徐悲鸿纪念馆,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徐悲鸿绘画作品,普通观众观看徐悲鸿作品,主要是欣赏我父亲的绘画艺术和绘画风格,而我观看父亲作品,经常会联想和浮现父亲创作作品时的情景’。”黎寒松告诉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客户端记者,母亲多次提到要传承悲鸿精神,她写的最后几个字也是“传承悲鸿精神”。在她心里,外公徐悲鸿的生命轨迹始终与国家兴亡、民族盛衰紧密相连。他的身上凝聚着伟大的爱国主义情怀、公而忘私的高尚品德、不断创新的艺术追求和爱惜人才的伯乐风范;凝聚着独立自强的浩然正气和催人奋进的精神力量,这就是“悲鸿精神”。

  上世纪八十年代,徐静斐把母亲留给她的房产无偿捐给国家。1991 年她拿出毕生积蓄50 万元,成立安徽省徐悲鸿教育基金会,以表彰教书育人先进个人。

  据悉,徐静斐多次被评为省级优秀教师、农业科技先进工作者、劳动模范和优秀共产党员。1986年,荣获全国总工会颁发的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上世纪90 年代她还带队在大别山区开展科技扶贫,取得突出的成绩。

  晚年临摹父亲画作数千幅

  1996 年6 月,徐静斐光荣离休。黎枫记得1997 年元月一日,她和爱人陪父母亲打车去商之都,帮母亲买笔墨纸砚。材料买回来后,母亲便投身于画画中。

  “她喜欢临摹外公的画,每天早上4 点就起来画画,一直画到吃早饭,吃过饭继续画,中午休息会,又接着画。”黎枫说,母亲腿脚不好,因此哥哥专门给母亲打了一个高脚板凳,“她就站在高脚板凳上画,常常一天画七八小时。”

查看更多: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