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年保险被人视为“洪水猛兽”的时候,很大一个原因就是许多人认为保险理赔是件很困难的事情。我当年买保险的时候听到最多的一句话是:真是钱多的没地方花,你买了保险,到时生病了根本就不能保险报销,或是能报销也会烦死你。。。对于这些说法我只是笑笑。
老公的第一份商业保险是2000年开始买的,我和女儿的第一份商业保险是2005年买的。
2007年到2016年,我做过两次住院手术+一次门诊手术,每次手术,我的自费花费均在1K+。这三次手术用到的保险是职工医保和买终生重疾时附加的医疗险:单次住院和手术(含门诊)可报销的额度是3000元+3000元(怀孕原因或是美容这些方面的不在报销范围内),还有一天几十块钱的床位费和护理费补贴。
我现在就用亲身经历来具体说说保险理赔是件很容易的事情。
2007年那次是妇科囊肿剥离术(上环引起的,当时的计生政策很变态,不上环孩子不能上户口),微创(腹腔镜)。当时我的职工医保所在的区和我做手术的医院不在一个区(慕名挂到了一个博士生导师的号,最后主刀是这位教授),那个时候的广州全市医保还没有统一,我这算是异地就医。
办理住院手续的前一天,我去了我们区的社保局填了一张异地就医的申请表,因为不是本区医院推荐往上一级医院治疗(如果有这个证明就可以算是本地医保)。所以医保只能报销60%,而且是先治疗后报销。
手术前一天,在门诊做了一系列术前的相关检查(床位紧张,如果有指标异常第二天不能手术的,不会让你办理住院),检查费用1K+;手术+住院费用合计花了1.1万+。
这次报销社保局和商业保险那里都是需要发票原件的(两边都只能报销一部份),所以报销前我就先咨询好,哪边报销完后可以把发票原件退回给我的我就先去哪边报销(时间太久,哪边先报的永清了)。最后是社保局报了6K、商业保险报了5K+,也就是说住院期间所有花费全部报销回来,自费部份就是手术前一天的检查费用。
报销时需要提供的资料:病历、收费清单、出院小结、出院诊疗书(是不是叫这个名字?)、发票等,这些均需原件,递给保险公司的还需要保险合同。
第二资是2009年由于过敏性鼻炎(这两年我通过锻炼和条理自己把这个医生说无药可治的过敏性鼻炎给治好了)、鼻腔内长了息肉,做了个门诊手术,花费4K左右,这次没用到医保,商业保险那里报了3K。
第三次是2016年,由于在外面吃错东西(和我一起吃饭的另外两个人没事)拉肚子,导致做了一个抢救型手术(微创)。住院期间总共花费1.5万+,办理入院手续的时候交了5K的押金,出院的时候退了1K左右多回来,医保账户直接报销1.1万+(公司有帮我们购买补充医疗保险)。专业术语不会说,用大白话说就是如果你有职工(居民)医保的,在医保定点医院,医保范围内的费用就直接从统筹账户走了,不需要自己先掏钱。剩下的4K左右的费用,从商业保险那里报了3K回来。
这三次理赔,除了2007年那次社保局的报销是我自己跑的(流程也很快),商业保险公司那边我都是把资料给到保险代理人我就等着收钱就可以了。时间也不会太久,好像都在一个月之内。
理赔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1、看清楚保险合同,保险公司对医院会有一定的要求(一般医保定点医院都没有问题)。
2、各家保险公司对理赔材料的要求不同,提前联系保险代理人,问清楚理赔所需材料。至于病历怎么写,或是出院小结怎么写,我没有遇到这个困惑,都是按实际病情写的。
3、理赔材料整理好后预留复印件,并留好复印件和原件的合照,应对万一出现材料丢失的情况。
我在线上购买的保险没有理赔过,那么线上保险如何理赔呢?这是百度上的答案:
从根本上来讲,网销保险的理赔与线下没有差异,有时会更加方便,因为网销产品的理赔不
受地域限制。线上购买的保险,出险之后,要第一时间拨打保险公司客服电话,申请理赔。
在提供身份信息和保单号之后,客服人员会告知理赔应该收集的资料和理赔的流程,或安排专人跟进。
线上买保险,仅需要身份信息和电子邮箱(用于接收电子保单),简单便捷。电子保单和纸质保单法律效力一样,可以去保险公司官网验真、下载。许多产品还可以申请纸质保单。
综上,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购买的保险,理赔都是件很容易的事情。我很讨厌朋友圈的轻松筹,刚出来的时候还捐过几次,现在如果不是我直接认识的人我都不捐了,为什么一年几百块、1000来块钱的都不愿意花呢(消费型的保险都是很优惠的),出了事就想着让别人来帮助你,这合适吗?所以我们学习理财,在投资前首先要把家庭的基础保障先建立好---购买合适的商业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