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上市公司股东减持政策调整的预期,在资本市场不断升温。
记者从接近监管层的券商人士处了解到,监管层正在对2017年以来实施的减持新规影响进行重估和研究,或将在一定程度上根据市场最新变化情况,以更加市场化的形式对减持活动进行规范。
有分析人士指出,大股东等重要股东的减持现象主要是中性的市场化行为,对市场价格的影响也相对有限。减持新规此前的部分严苛限制,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正常的市场行为。
减持限制或被重估
在业内人士看来,对于2017年减持新规的影响进行重估和评判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当时的减持新规的出发点是限制一些具有扰乱市场秩序的套现行为,同时也兼顾了对市场波动影响的考量。”北京一家券商策略分析师表示,“但实际上大股东的减持对市场的长期影响并不大。”
从数据来看,减持活动在正常的A股交易中占比非常有限。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10月23日,A股市场共有1523家上市公司的重要股东出现了减持活动,占比达41.07%,合计涉及减持参考市值达2549.87亿元,仅占A股全年成交额的0.24%。这也表明,重要股东的减持活动在活跃的市场成交中占比十分有限。
值得一提的是,一些数据显示减持新规并没有遏制大股东的减持诉求,反而刺激减持事件进一步增多。
记者统计数据发现, 2018年完成的大股东减持事件共2332起(同一公司不同股东分开计算),较减持新规实施不足一年的2017年(1141起)还多出1191起。
“限制减持反而会让一些有条件减持的股东选择优先减持。”北京一家上市公司董秘表示,“比如有的股东可能有定增计划,那么在保证同等股权比的情况下自然可以优先减持一定的流通股,以防未来有减持安排的时候受到减持新规的束缚。”
也有分析人士指出,这一现象的原因与2018年部分股票质押项目下跌导致大股东减持变现用于补仓的需求有关。
“2018年的信用供给不是特别理想,所以减持来降杠杆成为一些股东的选择,甚至在一些出现风险的股票质押项目上,部分股东为了防止爆仓只能对没有质押部分的股票进行减持来获得流动性。”一位从事股票质押融资业务的券商人士坦言,“多种原因都造成了减持数量的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