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首页 > 财富故事 > 正文

刘益谦:一个毁誉参半的男人

[2015-07-06 16:41:49] 来源:未知 编辑:财若夜雨 点击量:
评论 点击收藏
导读:【华夏理财注】不得不说,刘益谦是一个毁誉参半的人物。大部分一面之缘的人说他傲慢狂妄,而一些相交多年的商业伙伴则说他在精明之外保有难得的“真诚”。刘益谦是直接而率

  对投机而言,成功是没有时间表的。《孙子兵法》云:“可胜在敌”、要“待敌之可胜”。刘益谦显然深谙其道。

  在成功之前,刘益谦的身份曾经是“街头小贩”、“的士司机”、“国企职员”。最初,他靠做皮具生意成了“万元户”,这时他还不到20 岁。1983 年,刘益谦在豫园商场做小生意的同时,花6000 多元考了驾照,买来两辆车和哥哥开起了出租,这一次他的财富积累突破了10 万,当时的工人一年工资不到1000 元。

  1990 年以100 元价格购买了豫园商场原始股2 万元,而豫园商场的公司老总在股价400 元的时候就说,不值这个价。刘益谦一直将股票拿到价格冲上1 万多元后才抛出。至此,刘益谦身家过百万。这种耐心,非常人所及。

  2000 年开始,刘益谦用巨额资金大量收购法人股,之后政府解决“全流通”问题两次失败,换来长达5 年的漫漫熊市,直到2005 年“股权分置”改革启动。2005 年刘益谦最多曾持有15 家上市公司2.5 亿股法人股。至2007 年牛市时,刘益谦悉数抛出,大获全胜。

  刘益谦的法人股战役称得上八年抗战!其决心和毅力可见一斑。在资本市场,看到法人股巨大机会的人不在少数,借此成名的也非刘益谦一人,福建富豪陈发树、明天系掌门肖建华都在此掘得第一桶金。而刘益谦靠着“坚忍耐烦”四字,将这个故事演绎到了极致,由此获封“法人股大王”。

  挥金如土的“收藏家”

  从1993 年误打误撞进入艺术品市场至今,刘益谦已是久经沙场的老兵了。在艺术品投资圈,无人不知“毛毛”(刘益谦小名),毛毛的名头比刘益谦三个字还大。

  近三四年里,刘益谦已经成为艺术品市场最大的金主,佳士得、嘉德、保利、苏富比等一线拍卖行的重要场合都少不了他捧场。

  进军艺术品市场,刘益谦这一次抓住的是百年不遇的大机会。在普通人眼里,这个市场最脏、最乱,充满了尔虞我诈和各种潜规则;而在刘益谦眼里,这是最暴利、最有前途的行业。从需求的角度分析,现在是第一代富人中只有极个别人会进入艺术品收藏,这个比例可能还不到5%,以后第二代、第三代富人,购买艺术品的比例可能达到40%(按照国际标准),未来对艺术品的需求是巨大的。

  无疑,刘益谦这一次又赌对了。中国新生的富二代正在成长为艺术品的潜在买家,这从近年中国艺术品市场走势已经可以看出。

  艺术品市场鱼龙混杂,水很深。外行刘益谦如何趟出一条自己的路呢?几经徘徊,刘益谦找到了这条路。

  “投资之道,一通百通”,这是刘益谦摸爬滚打几十年的感悟。做证券投资的刘益谦想到股票,股评家说好,不一定就好;同样的,一幅画,专家说好只代表他个人意见,好不好最终市场说了算。这就好办了,刘益谦发现他不需要去练就艺术品知识上的十八般武艺,好不好,只要看市场怎么判断。

  不少人嘲笑刘益谦“土豪”、“只买贵的”,殊不知,这恰恰是刘益谦精明之处。

  北京故宫博物院宫廷部副研究员周京南在接受《CM 华夏理财》采访时对刘益谦评价颇高,“刘益谦是真正的聪明人!这些年,他只从一流拍卖行买东西,而且每次都亲自出马,在现场感受资本对作品的评价,这样买到赝品的可能性相对是最小的。”

  而刘益谦也说过,收藏家最可悲的是,百年之后,别人说他买了一堆假的东西。

  那么,刘益谦到底能不能称得上真正的收藏家呢?老派的看法是“张伯驹、谢稚柳之类的世家子才配称‘收藏家’”,而新派的看法,包括现在艺术品圈子里的主流的看法无疑是认可的,马未都多次在公开场合说“刘益谦是标准的收藏家,这符合西方的趋势,收藏一定是有钱人干的事儿”。

  大佬的欲与罚

  这些年,刘益谦资金链断裂的传闻时有发生。外界更传闻,刘益谦是一个在资本市场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炒家。

  2005 年,刘益谦和好友创立了北京匡时国际和上海明道两家拍卖公司。

  随着在艺术品市场风生水起,刘益谦再度被质疑“坐庄艺术品”,自买自卖,抬高价格,质押融资套利,甚至买假货。而他坐拥两家拍卖公司更是授人以柄。

  《功甫帖》真伪风波持续发酵,并不是表面上的作品真伪之辩,背后涉及到对刘益谦操守的评价。艺术品背后涉及复杂的金融利益链条,买家和卖家可能签署阴阳合同,用以洗钱;更有甚者,可以把一件几乎没有价值的赝品炒上天价,发行信托计划或者抵押融资实现套利。

查看更多:刘益谦   艺术品   财经网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