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首页 > 基金 > 正文

理论篇——长周期投资切莫忽视隐性成本

[2017-02-07 10:30:00] 来源:她理财网 编辑:泰国兰 点击量:
评论 点击收藏
导读:受姐妹启发,最近对长周期投资有了些新想法,主要是关于投资成本方面的思考。谈到投资回报,我们往往把关注点更多的放在资本金投入这一显性成本上面,却常常忽略掉其他一些同样影响到我们实际所...

    受姐妹启发,最近对长周期投资有了些新想法,主要是关于投资成本方面的思考。谈到投资回报,我们往往把关注点更多的放在资本金投入这一显性成本上面,却常常忽略掉其他一些同样影响到我们实际所得的因素,对此我们统统称之为隐性成本。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两类便是时间成本与机会成本,下面我们就来一一破解。

    首先来看时间成本。

    我所谈及的时间成本同样与资金的使用切实相关,而并非指向于个人投注的时间精力等因素,具体而言主要表现为通胀率的影响。通胀本身想必大家都陌生,可以说是现代经济发展过程中难以克服的顽疾,即便在经济萧条期也依然存在,即表现为滞涨。通俗一点可以理解为货币购买力的下降,即同样1万元在10年前的过去和10年后的今天所能买到的东西所存在的差异,或者说同样一件产品10年前的价格和10年后价格之间的差异。官方每年都有关于通胀率的统计数据公布出来,大致在2%上下,这是针对全部生活资料及生产资料的,而实际上对于我们普通消费者而言,生活成本的增加更能说明问题。就以10年为例,我记得10年前一套煎饼果子的价格是2块钱,而如今则涨到4、5块钱一套。再比如超市里卖的那种4个装的曼可顿牛角面包,10年前卖3.8元一袋,而同样的品种现今的价格却已涨到了7.2元。这都是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食品,其价格涨幅不可谓不明显吧,当然有涨的自然也有落的,就比如液晶电视,10年前价格过万的尺寸现今也只要几千就能买到。不过终归我们不会天天去换电视,而却是需要日日进食的,所以综合来讲单就日常消费而言我个人倾向于按4-5%年计更加合理。

    讲完了标准,再来引入一个计算实际收益率的方法,大家随便百度一下实际利率与名义利率,即可得到以下公式:名义收益率=(1+实际收益率)*(1+通胀率)-1。因为通胀率都是以年为计量单位的,所以多年度的投资就会涉及到复利的放大效应了,为此需要用到复利的计算公式:最终所得=原始投资*(1+实际收益率)^n。我们就以10年为期,通胀率按5%计算,假设名义收益率为年化15%,此时实际收益率=(15%+1)/(1+5%)-1=9.5%,假设原始投资为1万元,那么投资10年后的最终所得=10000*(1+9.5%)^10=24782元。从这个结果中我们能看到哪些内容呢?首先,如果你的投资可以确保实现年均15%的收益率,那么10年下来可以轻松实现本金翻倍,拿到1.5倍的收益。其次,如果你觉得年化15%的收益率不难实现的话,那么也就没必要为一朝实现投资翻番而感觉不可思议或者欣喜若狂,因为这本身就是理所当然的事。再次,如果投资10年之久你的本金尚不能翻倍的话,就只能说明投资品种选择存在问题,年化收益率甚至连10个百分点都达不到,作为风险类投资产品存在着风险与收益不相匹配的问题,冒了高风险却得不到高收益,理解为得不偿失也并不为过。

    再来看下机会成本。

    何为机会成本:其定义是指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所要放弃另一些东西的最大价值;也可以理解为在面临多方案择一决策时,被舍弃的选项中的最高价值者是本次决策的机会成本;还指厂商把相同的生产要素投入到其他行业当中去可以获得的最高收益。为了便于理解,我会借由一个具体的例子加以分析。

    同样以10年为期,利用天天基金网的自定义排行,筛选出收益冠军基:

    看一下10年间此基的收益情况:

 

    下面就是重点了,详细分析一下这些收益的具体来源:

    很明显可以看出来,其收益绝大部分来自于圈出部分,也就是王亚伟任职期间获得的收益,回顾历史行情可知,06年至12年期间经历过一轮牛市,而此基在王亚伟卸任后便表现平平,即便是遇见下一轮牛市的15年也没能再创辉煌。假设我们在王亚伟离职后就全部赎回此基,拿到将近6倍的收益,再将本利全部投资于下一轮牛市中表现突出的基,比如任泽松的中邮,结果又会是如何呢?

    

    假设在12年6月12日赎回华夏:

    同一日将本息超级转换成中邮,持有到原定的10年期满之日:

    最后一步,计算一下两次操作后10年间的总收益率=(523115.6-10000)/10000=5131%,这个结果足以让你目瞪口呆了吧,10年足足51倍的收益呀,比起一只基拿10年10倍的收益又翻了5倍之多,这可是利滚利的5倍呀,期间的差别只在于中间的一次买卖操作而已。哪种方法更好相信无需我再多言了吧。

    重申一点,举这个例子的目的不在于让大家去买这两只基,事实上它们都已是昨日黄花风光不再了。旨在说明长周期投资并非一成不变同样需要审时度势的这种思路,一个小小的变化其效果很可能是惊人的,这才是机会成本不容忽视的症结所在,比起前面提到的时间成本,它的影响力往往更大,甚至大到你无法想象的地步。

查看更多:收益   收益率   投资   通胀率   机会成本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