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基金有个雷区,就是单凭业绩排名下单。去年的业绩冠军,今年总不会太差吧?
事实上,不一定。而且,很可能上演业绩大变脸。
这不是果子瞎说,基金业内有个专有名词——冠军魔咒。
统计2007-2016年间业绩排名前10%的主动管理型基金,第二年业绩仍然保持在前10%的比率:
你会发现,业绩仍然保持很好的其实是运气,大概率排名会下降。甚至不少基金会上演今年第一,明年倒数第一的反转剧情。
为什么会这样呢?也有逻辑可循。
投资中有一句话叫做:盈亏同源。
任何投资策略都有其适用的市场环境,有时一个基金经理的投资策略正好适应了当年的市场风格,就会取得不俗的业绩,但当市场风格转变之后,如果他还继续原来的策略,就会出现不赚钱,甚至亏损的情况。
比如2017年是大盘蓝筹股的行情,所有坚持过去中小创策略的基金都业绩惨淡。
可这并不是说我们要去选择那些跟随市场不停转换风格的基金经理,因为风格的追随有可能踏准,也有可能踏空,会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但持续的投资策略却能在长期内取得可控的收益。
基金业绩不是排名越高越好,而是要考察它是否在三到五年里保持一个较为稳定的收益水平,或者排位名次。
第二个原因是“集中持股”。
一只基金能够在几千个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成为当年最大赢家。仅仅选对投资风格是不够的,能够战胜同类选手还要胆大冒进。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重仓压上看好的股票,如果又压对了,才能成为业绩王。
比如著名的80后基金经理任泽松。
任泽松2013年夺得偏股型基金冠军,接下来的2014年和2015年也都取得不俗业绩,被业内成为继王亚伟之后的新公募一哥。很多投资者因此成为中邮基金的铁粉。
但是2016年任泽松开始业绩大变脸,成为当年的“亏损王”,甚至亏损幅度大幅超过倒数第二名基金。
到2017年年末,等待他的又是全市场倒数的成绩。
任泽松从盈利到亏损是市场风格转变,使得他的投资组合不再有效有关。但能够从业绩冠军再一举拿下亏损冠军,却是拜“集中持股”所赐。
任泽松从成名之初就喜欢“集中持股”,重仓位持有多只股票,这样的风格是一把双刃剑,如果这几只股票表现好就会让基金的业绩特别亮眼,但如果重仓持有的股票表现不好就会业绩大跌。
任泽松管理的$中邮战略新兴产业混合(590008)2017年3季报显示,这只基金的十大重仓股占基金整体资产比例高达75.96%。这样的“集中”风格说是“赌性十足”也不为过。
我们可以从基金季报中看到十大重仓股的持股信息,如果十大重仓股加起来的仓位超过50%风格就偏激进,基金的风险会比较大。
投资中一把博得高收益算不上本事,真正难的是长期取得稳定收益,实现复利的威力。
所以选基金不要看一时业绩,也不能迷信明星经理人、时髦的投资概念。这些往往都是基金销售时的推广需要,并不能保证投资人的持续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