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首页 > 基金 > 正文

2021十大基金最新排名 明年怎么买基金?

[2021-12-26 19:18:35] 来源: 编辑:佚名 点击量:
评论 点击收藏
导读:十大基金最新研判明年怎么买基金,具体是什么情况?明年基金要怎么买?小编专访了十位FOF投资领域大咖,在2022年大类资产配置、主动权益、指数基金、固收+基金、QDII产品等方面谈投资思路。

  十大基金最新研判明年怎么买基金,具体是什么情况?明年基金要怎么买?小编专访了十位FOF投资领域大咖,在2022年大类资产配置、主动权益、指数基金、固收+基金、QDII产品等方面谈投资思路。

十大基金最新研判明年怎么买基金

  2021年基金行业震荡之中亮点纷呈,主动权益类“翻倍基”仍然出现,固收+、FOF、量化、可转债等基金产品均有不俗表现。

  站在2021年尾去展望2022,该用何种思路去布局基金?哪些品种会脱颖而出?主动权益基金应该如何配置?指数基金如何掘金?为此,小编专访了十位FOF投资领域大咖,在2022年大类资产配置、主动权益、指数基金、固收+基金、QDII产品等方面谈投资思路。

  这十位分别为:

  广发基金资产配置部总经理杨喆

  南方基金FOF投资部负责人、基金经理李文良

  华夏基金资产配置部总监郑铮

  汇添富基金经理李彪

  嘉实领航资产配置基金经理张静

  招商和惠养老2040三年FOF拟任基金经理章鸽武

  兴证全球基金投顾组合主理人张济民

  平安基金FOF投资总监代宏坤

  国泰基金FOF投资负责人周珞晏

  诺德基金FOF投资总监郑源

  这些投研人士认为,2022是充满机遇和挑战的一年,或是一个货币环境宽松,经济增长承压的环境,做大类资产配置的时候要注意均衡。不少人士看好2022年股票市场的投资机会,相对超配股票基金,或是上半年相对看好价值风,而下半年看好成长风。

  大类资产配置:

  风格要相对均衡适度超配权益基金

  中国基金报:展望2022年,您如何看待基金投资方向?应该如何做大类资产配置?

  杨喆:2022年依然是充满机会的一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稳字当头”,明年经济工作要“稳中求进”,虽然经济整体增速放缓,但在政策的呵护下,经济基本面持续向好的趋势不会改变。明年A股市场的结构性行情仍然有望延续,政策支持、业绩好、高景气和估值修复板块的结构性机会值得关注。

  当然,进行多元化资产配置也非常重要,鸡蛋不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通过资产配置可以分散风险,提高投资性价比。作为FOF产品管理人,我们在组合管理过程中,首先会基于组合本身的风险收益特征确定组合的资产配置中枢,然后结合宏观政策面、基本面、估值面、技术面、行业风格研判等因素,动态调整各类资产的比例,能够更好地适应不同的市场环境,提高收益稳定性和风险收益比。

  对于投资者而言,根据不同的收益目标进行资产配置也非常重要。投资者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对个人的投资资金进行划分,比如流动性需求高的资金、追求稳健增值的资金、追求高收益的资金等,再根据不同的资金投资需求选择合适的产品,进行合理的资产配置。

  李文良:从估值方面看,A、H股的整体静态市盈率都已较年初有所回落,相对于利率债和发达市场权益资产的吸引力提升。其中,沪深300静态市盈率已经从年初的接近18倍的偏高水平回落到当前的14倍较低位置,静态收益率已经回升到7.1%,恒生指数则从17.5倍大幅回落到10.6倍,静态收益率更是回升到9.4%的较高水平,因此,权益资产主流板块的配置价值进一步凸显。

  但是,考虑明年国内经济面临一定的下行压力,以及全球流动性环境存在较多的波折,预计权益市场的大幅快速上涨概率较低,更可能的局面是震荡和结构行情演绎,因此在基金投资上,可以选择偏债型、平衡型基金来进行布局,如果配置偏股型基金,可以考虑行业分布较为均衡的基金,以避免单一行业基金的过度波动,而在大类资产配置上可以按照既定的业绩基准比例或者长期战略资产配置的比例进行股债配置,并适当进行再平衡操作。

  郑铮:2022年基金投资的主要方向还要从中央经济工作会的公报上找线索,我们觉得明年可能是一个货币环境宽松,经济增长承压的环境。因此在做大类资产配置的时候尤其要防止“穿新鞋,走老路”的错误,在新理论、新增长,新基建上寻找投资的脉络和线索,选择合适的风格进行配置。

  李彪:展望2022年,经济增速下行,全市场企业盈利增速下行;同时2019-2020全市场估值有较大幅度扩张,2021年高景气行业的资产估值持续扩张,2022年全市场估值预计很难持续扩张。因此明年很难有普遍性投资机会,仍然要寻找结构性投资机会。

  明年高景气行业包括新能源、半导体、军工等行业有可能景气持续,但选股难度加大。明年上半年由于逆周期政策发力,稳经济相关的资产或将有投资机会。长期优质资产包括消费和医药经过今年的调整后也可能会开始出现投资机会。目前看上述三类资产都可能有投资机会,没有性价比特别突出的资产,因此明年FOF的资产配置风格要相对均衡,上述三类资产都是配置的主要方向。同时由于市场可能更加分化,即使是高景气赛道中也需要去挖掘更细分赛道的投资机会,因此对FOF投资来说,需要精选出真正具有突出选股能力、对产业链理解深刻的基金经理,明年的挑战性较高。

  张济民:从宏观政策看,国内的经济面临挑战,海外疫情的不确定性以及通胀的预期是影响权益市场的主要因素,但转暖的政策呵护以及国内充裕的流动性也有助于让市场保持稳定。从目前全市场股票的估值相对于无风险收益率来看,处于历史中间位置,机遇与风险并存。当然,权益市场经过三年的大涨,仍然需要一定的时间去消化估值,使得安全边际逐渐扩大。从债券基金市场看,国债收益率水平较低,今年的信用事件仍有可能在明年继续发酵,需要用更加审慎的方式去投资债券基金市场。从整体来看,我们推荐分散、均衡、多元化、以价值为主的大类资产配置方式,对于大部分的普通投资者来说,类固收加的基金配置方式或许是可以考虑的选择。

  代宏坤:在股债等多资产中,更看好2022年股票市场的投资机会,相对超配股票基金。股票市场仍会呈现出结构型的特征,明年上半年相对看好消费、金融等板块的表现,下半年医药、科技、新能源等板块的投资机会或会更大。

  我们观察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相应的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政策陆续落地,通过促进消费持续恢复和积极扩大有效投资来增加内生动力。2022年财政政策将会更加积极,稳健货币政策以“组合拳”维持偏松操作,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这些基本面因素相对有利于股票市场。

  周珞晏:2022年宏观经济仍然存在较大的下行压力,疫情的反复也带来不确定性,随着经济下行而来的是企业盈利增速的显著放缓,在中性假设之下明年企业盈利预计将维持小幅的正增长。此外,随着经济的显著放缓,明年“稳增长”的诉求也在不断升温,政策底已然确认,总量政策货币信用双宽,结构政策也在逐步纠偏。但在国内经济结构转型、财政严监管的的中期框架约束下,信用回升的幅度预计有限,所以明年大概率是“经济弱”“货币宽”“信用稳”的宏观组合。

  在这种宏观背景下,国内权益市场大概率不会有大级别的指数行情,但是仍然具有相对债券更好的收益,总体上保持谨慎乐观,配置上可以略超配一些。对债券市场而言,由于本轮宽信用的上行幅度有限,明年是趋势熊市的可能性不大,但由于估值水平也不低,全年来看大概率是震荡的行情,维持中性配置。在一到两个季度的维度下,债市处于“宽货币”“经济下行”的窗口期,从胜率和赔率来看债券市场仍有可为。

  港股权益市场,已经进入高赔率的底部区域,中期配置性价比显著,但是短期来看受制于全球疫情爆发、教育互联网政策等负面因素的拖累,且明年汇率波动对港股有所扰动,胜率仍然不高。

  海外市场方面,中性假设明年海外经济持续从疫情中复苏,分子盈利端持续修复,但随着美联储开始加息,美股的分母端估值承压,美股预计将从上行转向横盘震荡。相较而言,欧洲权益的估值更低,货币政策相对宽松,欧股优于美股,但总体海外权益的收益预期都不如A股。

  展望2022年全年,在大类资产配置方面,权益略超配,债券中性配置(经济企稳后略低配),阶段性适度配置海外权益资产,通过资产之间的低相关性获取更加稳健的收益。

  章鸽武:管理基金组合长期坚持立足绝对收益思路,根据宏观指标、行业估值水平、大类资产性价比来进行资产配置,然后通过基金、股票、债券等多资产构建组合投资。我们秉承研判宏观经济和行业景气度进行个股投资,通过行业均衡配置来分散风险。

  上半年我们大类资产配置方向更看好A股,其次是债券,然后是货币、黄金、商品等;下半年资产配置以稳健思路为主,更看好黄金,其次是债券。

  郑源:我们相信从长期来看,公募基金会逐渐成为居民资产配置的重要组成部分。就2022年而言,我们判断宏观经济的库存周期有可能会在明年出现自下而上的拐点,因此,我们认为大类资产配置需要按照不同的阶段来进行。在经济下行阶段,固收基金的性价比更好。而在经济上行阶段,权益类基金的性价比更好。因此,从自上而下的角度来说,2022年的大类资产配置需要按照经济周期的变化,适时的进行一定程度的调整。

  产品品类:

  仍重点配置权益基金固收+也关注

  中国基金报:2022年您更关注哪一类或者哪几类基金,为什么?

  杨喆:经过多年发展,FOF所具有的的多元资产配置和风险分散的产品属性、稳健的业绩和良好的持有体验得到广大投资者的关注与认可,在今年实现了爆发式增长。在居民资产配置需求日益增长的背景下,明年FOF的发展依然非常值得期待。

  同时,随着国内养老体系建设的逐步完善,FOF发挥长期资产配置力量,能够为投资者创造中长期稳健回报,也将成为满足投资者养老需求的重要工具之一。

  郑铮:首先从基金配置上,会重点关注科技风格和成长风格的基金经理,关注一些和新的改革方向相关的基金产品进行配置。另外明年固收+的策略里会更加关注“+”的部分。

  郑源:根据我们对于产品投资目标的设定,我们仍然会重点配置权益类基金。根据我们最近调研的情况来看,不少基金经理认为明年A股市场中仍然能找到一批具有较优性价比的投资标的。结合政策层面的宽松趋势,我们判断权益类市场整体的风险相对可控,结构性行情仍然会持续。在权益类配置之外,明年会相对看好债券类基金。考虑明年货币策略的相对宽松,我们判断债券基金的性价比会强于货币基金。

  李文良:明年更看好有股债再平衡灵活度的偏债型、平衡型的固收+类基金。从经济基本面看,明年经济面临一定的下行压力,地产景气、出口景气可能的双双回落,将加大经济增长和企业盈利端的压力,权益市场的波动幅度将略有增大,但在估值偏低、流动性不差的保护下,预计持续走弱的概率也不大。因此,再平衡灵活度高的固收+类基金,可以充分利用权益的大幅波动来进行逆向操作,获取额外的超额收益。同时,如果投资涉及较多的信用资产,则可以优先考虑固收+类的FOF基金,毕竟FOF将资金分散化配置到多家基金公司、众多信评人员和基金经理身上,理论上比一般的固收+类基金的信用债配置更加分散和稳健。

  李彪:基于第一部分的分析,高景气赛道、稳经济相关、长期优质资产都可能有投资机会,这几类基金都会关注。明年的市场大概率会更加分化,要寻找结构中的结构,因此对基金经理的选股能力考验很大,对FOF投资来说,选人选基的难度在增加。

  张济民:权益基金方面,我会更关注一些长期风格稳定、业绩扎实、关注估值的基金经理,也会在意能力圈在中小企业、制造业、硬科技的具有特色的基金经理。此外,对于一些费率较低、跟踪误差稳定、流动性较好的指数基金,我也会做详细的研究。债券基金方面,我会关注信用下沉相对较少、基金管理人团队较成熟的基金产品,希望充当组合中的安全垫。从资产配置的角度来说,我们并不追求极致的收益率,而是希望在严格控制风险的情况下争取长期稳健的回报,力争做好持有人的体验感,达到细水长流的目的。因此,稳定、透明、知行合一是我们非常重视的基金特质。

  周珞晏:展望2022年国内宏观背景是经济探底、流动性宽松、信用企稳的环境,企业盈利预计能维持小幅正增长,对于国内权益市场是中性略偏乐观,债市出现趋势性熊市的可能性不大,对债券是中性态度,因此重点关注国内权益基金、债券基金。海外仍然处于疫情后恢复中,适度投资于海外权益资产可以分散组合的风险,从而达到进可攻、退可守的目的。

  章鸽武:以晨星中国公募基金分类为参考系,关注以下六类基金:偏股型的大盘价值:价值风格受益于风险偏好下行;偏股型的行业股票-TMT:智能设备技术成熟带来新一轮电子产品;创新周期;国产替代快速推进带来芯片与软件行业的高景气;偏股型的行业股票-消费:个股低估、行业中期景气修复;混合型的保守混合:打新策略的固收+基金有望跑赢纯债基金;债券型基金的利率债:收益率下行空间有限,信用下沉空间较小;商品基金的商品-贵金属:黄金保值与风险对冲。

  主动权益基金布局:

  上半年价值风、下半年成长风

  中国基金报:若2022年投资布局主动权益基金,成长风、价值风、均衡风,您更好看哪一类?应该如何选择主动权益类基金?

  张济民:个人偏好价值风,因为我比较相信均值回归。过去三年,成长股的表现远好于价值股,本质上是我们仍然存在“资产荒”的问题,以及充裕的流动性推高了具有一定话题的新兴产业公司的估值。站在当前时间点,一旦流动性边际收缩,那么价值型权益基金的相对优势就会凸显。此外,不少价值类权益基金的基金经理,在面对震荡市是有成熟经验的,我们愿意相信优秀的价值基金经理,希望他们在明年会有不错的表现。

  选择主动权益类基金,我们一般是定量和定性都会去做。定量的话,可以通过业绩归因、净值分析、交易贡献等多角度提供一个客观的视角,再结合主观的调研、现成的文字资料以及案例分析,可以形成一个完善的基金经理画像。之后,我们会根据我们所有的分析,在适当的策略里加入适合的产品。

  张静:整体上我们明年策略暂时不会超配于某一个大板块,但会选取一些偏成长型的基金经理去做一些超配。历史上,利率环境比较温和,没有大幅上行的预期下,成长型的基金经理相对来说表现会占优。但是确实每一年到年底和春节的躁动时期,板块涨幅是比较难把握的。

  郑铮:成长,价值,均衡之间原本就是动态的,并不是绝对对立的。从货币市场环境上看,成长类应该仍然是占优的,但是年度内不排除有风格大切换的可能,观察点仍然是稳经济的抓手和政策力度的变化。

  代宏坤:2022年不同风格的基金都有机会,更倾向于上半年价值风格的基金机会更大,而下半年成长风格基金表现可能更好。均衡风格的基金可作为常规的配置。选择主动权益基金时重点关注四个方面:一是基金在过往年度的投资业绩和风险控制与同类基金相比的竞争力;二是风格清晰度;三是规模相对适度;四是机构投资者占比相对较高。

  周珞晏:结合短中期和长期的视角,在权益基金的布局上总体均衡略偏成长风格。长期来看,投资于成长性的资产能够获得更好的复合回报,因为投资权益基金本质上赚的是底层资产长期业绩增长的钱,因此成长领域无法被忽视。但是中短期来看,风格的轮动会对组合造成波动,成长板块的估值和机构持仓水平都不低,配置上略均衡一些会增加组合的稳健性,毕竟2022年是盈利增速回落阶段,短中期层面也需要适当多一分谨慎。

  章鸽武:2022年更看好成长风格的主动权益基金。选择主动权益类基金的一个重要的关注点是基金经理的投资风格是否稳定,能否持续具备捕获超额收益率的能力。

  具体到行业方面,我们认为军工目前正处于行业发展中期,产业链逐渐完整,行业出现扩产现象,叠加国家政策的支持,军工未来3年的发展前景可期,我们也将关注新能源细分领域中的高成长个股,中长期看好并布局半导体、高端制造等相关投资机会。

  杨喆:今年A股市场呈现出行业轮动快、业绩分化大的特点,这一特点明年仍可能延续,集中配置某一风格的基金会面临较大的波动风险,通过均衡配置进行风险分散是更具性价比的选择。

  今年主动权益型基金的业绩分化很明显,选择不同基金的结果可能天壤之别。而且基金业绩的延续性差异较大,很多投资者仅根据历史业绩选基金往往效果不好。选好的权益基金就是选好的权益基金经理,既要考察基金经理长期稳定的超额收益获取能力,也要考察基金经理适应市场与控制风险的能力,这其实是一系列比较专业和复杂的流程。

  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FOF是一个较为便捷的选择,把选基金的工作交给专业的团队。FOF管理人通过完备的投研体系,希望在全市场精选优质基金,能够起到二次分散风险的效果,致力于助力投资者收获更稳健的收益。

  郑源:我们目前主要选择偏均衡风格的权益类基金。由于FOF产品进行持仓调整主要是通过场外申购和赎回来完成,其调整效率比较低,因此,我们会选择偏均衡的基金来降低产品的换手率,来回避持仓调整的低效弊端。就主动权益类基金的选择而言,我们认为最重要的问题是明确投资目标。围绕投资目标来进行产品选择,才有可能达到满意的投资效果。另外,权益类基金的波动是相对较高的,因此,在选择产品时,我们认为应该重点关注基金产品的风险偏好。

  李文良:2021年权益市场内部的行业风格分化越来越大,年初消费风格表现最好,而年中时成长风格表现最好,三季度又是周期风格,年底时消费和金融风格再度表现强势;而全年大小盘风格也经历了剧烈的切换,如果投资者采取单一风格配置,很容易踏空表现较好的行业,因此,倾向于建议配置风格稍微均衡化的主动权益类基金。当然,从历史规律看,明年经济回落期,会更看好成长、消费类风格的表现。

  李彪:明年的布局需要注意成长、价值、GARP三类基金相对均衡配置,因为这几类资产性价比相对接近。同时根据产业景气变化、资产的相对性价比变化、市场风险偏好等因素的变化对组合再进行适度的动态调整。

  根据长期的投资实践,汇添富基金建立了相对完整的基金经理筛选框架,包括定性和定量两部分,定性为主,定量为辅。一般来说,我们核心是要分析基金经理的投资价值观、性格、风险偏好、投资方法论、投资能力、勤奋度与进化能力等要素。考虑到明年更加分化的市场,我们会尤其关注基金经理对产业链的理解和自下而上的选股能力。

  指数基金布局:

  消费、医药、半导体、新能源“多点开花”

  中国基金报:若布局指数基金,2022年您更看好哪些领域或者行业产品?

  杨喆:指数基金这两年发展较快,在沪深300、中证500、白酒、军工、互联网等传统宽基指数和行业指数之外,各大基金公司相继推出热门细分行业指数基金,去年到今年的很多热门投资赛道均有相应的指数基金推出。

  丰富的指数基金产品在为投资者提供更多资产配置工具的同时,也带来新的投资挑战。一方面,细分行业指数往往具有较高的波动率,对该行业缺少深度研究的投资者很难拿得住;另一方面,部分热门行业目前估值较高,单一集中配置会面临较大的回撤风险。

  普通投资者在选择指数基金时,我认为可以优先选择沪深300、中证500等宽基指数作为底仓配置,辅助配置部分估值合理,业绩景气度高的行业基金。

  郑源:相信明年围绕“双碳”主题的大部分细分行业都具有较好的投资机会。在TMT领域,我们会比较关注偏消费的细分行业,比如消费电子、游戏等等。在消费领域,我们会比较关注具有提价空间的必须消费品行业。

  李文良:可以考虑布局一些恒生指数类的指数基金,随着它们的持续大幅下跌,其估值性价比已经显著提升,未来继续大幅下跌的可能性在下降,当前基本处于底部区域。同时,如果其基本面有小幅改善,或者增量资金提高关注度,它们都很可能出现一定的修复行情。同时,养殖行业经过一年多来的持续下跌,当前也处于底部区域,如果明年肉类价格出现周期回升,则该行业的指数基金也大概率表现不错。

  李彪:考虑到经济升级和政策导向,高端制造方向的双碳(新能源汽车、光伏、风电等)、半导体、军工或将是未来中长期的投资主题。另外,代表长期优质资产的消费、医药也可能会有一定的投资机会。另外,从上半年看稳经济相关的金融地产、建筑建材等可能有短期的投资机会。

  郑铮:2022年我会开始关注一些今年受损比较大的行业,例如中概互联网指数类产品,看看是否有困境反转的投资机会。但是抄底原本就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所以今年以来我们对于这类产品一直只是保持观察,并未操作,但是明年一些政策明朗之后,这类的产品可能存在机会。

  章鸽武:看好TMT、消费升级、高端装备制造等板块的产品。

  张济民:随着市场越来越有效,单纯的选择某一行业基金可能不是我的能力圈。相比之下,我个人比较看好宽基类指数,因为费用非常低廉,且效率很高。目前基于MSCI或者沪深300的部分指数基金仍然是机构的主要配置产品,可能我会选择一些ETF或者指数增强产品,做一些流动性管理或者追求一定的超额收益。

  张静:从明年利润增长来看,确实还是高景气板块利润增长的确定性相对来说更强一些。高景气成长板块,不光在大家比较熟知的新能源,包括军工,甚至是食品饮料中必选,医药里的原料药等,这些细分赛道景气度还是非常高的。

  代宏坤:2022年我更看好消费、医药、半导体、新能源这四个行业的投资机会,这些方向都有相应的指数基金或ETF。消费和医药在2021年经过了风险的释放,中长期配置的机会逐步显现,而半导体和新能源是未来长期看好的方向。经过2021年的较大幅上涨,半导体和新能源在2022年的波动会加大。

  周珞晏:成长板块中,从中长期产业发展维度看好能源转型相关的新能源、碳中和、智能汽车领域,国产替代、自主可控下的半导体、计算机领域,军备升级、业绩释放的军工领域。

  金融板块中,看好受益于长期财富管理逻辑的券商,待地产风险释放、降息落地后利空出尽的银行。消费板块中,明年下半年随着猪周期见底畜牧板块或有机会。

  此外,在宽基指数中,在经济见顶后快速回落阶段,沪深300相对中小盘指数更容易有相对收益。

  “固收+”布局:

  从历史风险表现角度作筛选

  中国基金报:市场震荡之下“固收+”产品受到关注,您认为目前是布局这类产品的时机么?如何选择?

  杨喆:在信托转型和理财产品净值化的背景下,“固收+”作为一种稳健目标型产品,兼顾收益与回撤,是投资者追求稳健增值的优质工具之一。选择好的“固收+”产品,进可攻退可守,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环境,收获较为稳健的投资收益。

  对于“固收+”产品的选择,产品收益、风险控制、收益稳定性三者同样重要,投资者可以从产品收益率、回撤与波动、收益胜率等指标来评估和选择此类产品。

  郑源:考虑到宏观经济动能回落,而政策层面相对宽松,“固收+”产品会是风险偏好较低的投资者的不错选择。“固收+”产品的投资目标具有非常鲜明的理财特征,即对于下行风险有非常严格的限制。因此,在选择“固收+”基金产品时,产品的历史风险表现,将会是我们选择产品时,最关注的指标。

  李文良:当前正是固收+类基金的配置好时机,在震荡市中是进可攻退可守的品种。如果权益资产大幅下跌,则固收+基金可以适度提高权益仓位获取未来权益反弹的再平衡收益,如果权益资产大幅上涨,则固收+基金又可以适度降低权益仓位获取未来权益回调时的低回撤。如果按照估值和基本面,认为权益大牛市、大熊市概率都很低的判断正确,则固收+基金的适应性会明显优于纯债和纯权益型基金。至于品种的选择,考虑信用违约个案频发的环境,可以优选选择固收+类FOF进行实质分散化的配置。

  李彪:中长期来看经济仍然处于缓慢下行中,债券类资产仍然有较好的投资价值。另外考虑到明年权益市场投资的难度加大,对于中低风险投资者来说,可以考虑固收+产品。其中低风险FOF包括养老目标日期/目标风险中的一年期产品,可以看作FOF版的固收+,也是投资者可以考虑的投资标的。

  张济民:从我自身的研究经验来看,固收+产品是比较适合大多数普通投资者的。目前是布局此类产品的好时机,一方面仍然可以享受到权益市场的长期向上红利,另一方面相对较低的波动率可能不会让投资者每日提心吊胆。选择这部分产品,我建议投资者关注基金经理历史业绩的稳定性、固收+的投资理念以及产品的费率,如果有好的信用研究团队那更是锦上添花。

  郑铮:固收+的产品关键在+的部分,核心在于如何处理收益和波动的问题。所以我们在选择这部分产品的时候会更加关注收益的来源,寻找一些有交易能力的基金经理的产品进行配置。

  章鸽武:目前可以考虑布局“固收+”产品。其中,2022年我们更倾向于“固收+打新股票”,依据底仓操作策略、询价入围数量、基金规模等指标进行筛选。

  张静:普通的固收+产品,权益部分是以个券的形式去呈现的。如果这些个券拉长一年维度来看,整个股票的分化度非常大,每年肯定是几百的分化度。但是以基金的形式去呈现的话,全市场基金今年可能算分化度比较大的,估计50%左右。

  所以可以选择低权益一类的FOF,也是属于固收+的一种。FOF抗风险、避免底层资产风险的概率肯定是更大的。因此,相比较于同类型产品,FOF它的回撤估值能力更好。但是这样的产品并不会丧失收益。

  代宏坤:“固收+”产品在未来的较长时间都是值得布局的方向。同时投资固收和权益市场的固收+产品相对更加稳健,值得关注。从2021年固收+产品的表现来看,这类产品的分化很大。

  可以从三个方面来选择固收+产品:一看产品的风险水平。固收+产品也有偏稳健和偏积极的,偏积极的产品权益投资的上线更高,甚至达到了40%,而偏稳健一些的权益上线不超过20%,甚至更低。二看固收+策略的实现方式,有的是权益策略,有的加转债策略,也有的加打新策略等,在不同的策略下,固收+产品的表现差异会较大;三看投资团队在过往管理固收+产品时在业绩和回撤控制上是否做的较好。

  周珞晏:这类产品的目标往往是适应多种市场环境,以提供资产稳健增值为目标,所以一般情况下会持续适合大众投资者,不必过度择时。具体来看,对于低风险偏好的资金来说,在中长期利率中枢下移、宏观波动性降低、非标压缩和打破刚兑的背景下,传统固收产品的收益空间被持续压缩,信用下沉的不对称风险增加,伴随着理财净值化提升,“固收+”类产品吸引力将不断增大,是传统理财替代、财富转移配置的主要形式。通过股债资产的战略和战术配置,在不同的市场环境下都能有较好的收益,“固收+”产品能获得持有体验更好、更为稳健的资产增值。

  市场上的“固收+”产品品类繁多,因为涉及多种资产,这对基金经理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在对“固收+”基金的选择上,我们根据底层资产的类型和权益中枢对产品进行分类再横向比较,将基金经理的各种投资能力进行详细拆解:在大类资产层面,重点关注在股票、债券、转债上的择时配置能力;在债券方面,我们重点关注基金经理的交易能力、配置风格、回撤控制,从久期策略、期限结构管理、信用择时和择券能力进行逐一分析;在股票方面,我们从持仓风格、行业配置、收益贡献方面进行分析;在转债方面,我们从转债择时、股性债性偏好、交易能力等方面进行分析。我们将定量分析与定性调研相结合,对业绩持续性进行预判,选择综合实力更强、对未来市场适应性更好的产品。

  QDII布局:

  港股基金值得关注

  中国基金报:QDII基金明年值得布局吗?哪类品种更被您看好?

  杨喆:QDII基金产品种类日益丰富,是投资者进行全球大类资产配置的重要工具,其中资产类别包括股票、债券、油气、黄金、房地产等,投资地区包括美国、欧洲、日本、香港、其他亚太地区等。投资组合中加入低相关性的资产有利于分散风险,提升整体性价比。具体品种上,港股今年调整比较充分,估值或具有比较优势,港股基金或值得关注;发达国家中美国的经济增长仍具有韧性,标普500和纳斯达克等QDII指数产品也是值得关注的中长期配置品种。

  郑铮:QDII产品一个是中资美元债券的投资机会,另一个是港股部分品种的投资机会。

  李文良:因为经济周期错位,境外发达市场的资产价格大部分仍处于高位,因此可以优先考虑以中国资产为主的基金品种进行投资,特别是港股市场上部分受2021年政策冲击较大而跌幅显著的行业QDII基金。

  李彪:过去一年港股市场调整的幅度较大,可能具备较好的投资价值,以港股投资为主的QDII基金可以考虑布局。但是和A股类似,港股也不具备普遍性的投资机会,仍然要考研基金经理的选股能力,因此同样需要精选个股能力较强、风险偏好不高的港股基金经理。

  章鸽武:整体来说值得布局。相对更看好QDII美国股票与QDII商品。

  张济民:QDII基金是分散投资组合非系统性风险的一个非常好的方式,但目前可选择的产品仍然不是很多。QDII基金和A股的收益率有明显的低相关性,适当比例的A股/美股搭配,有助于降低组合的波动率,改善持有体验。

  代宏坤:QDII基金差异大,相对看好投资港股的QDII基金的机会。2022年港股市场有望出现估值修复机会,当前港股的估值在全球来看都算是相对便宜的,据彭博数据,港股未来12个月PE是11倍。2021年港股的下跌,有些行业是因为受到政策影响,有些行业本身基本面不错但受市场情绪的影响也跟随下跌。随着未来基本面的改善,以及市场情绪的修复,港股估值修复的概率较大。

  周珞晏:权益QDII基金方面,在走出疫情的背景下,欧美股市以年为维度都处于震荡上行的走势,但预期收益可能都弱于A股。考虑到欧股的估值相对美股更低一些,欧洲货币政策也明确比美国宽松,叠加其与全球经济复苏挂钩更深的特点,相对而言更加看好欧洲市场。美股有震荡上行的机会,但随着明年美联储加息的持续,大概率会进入长期震荡的态势。港股方面,配置性价比很高,但问题在于胜率较低,采用定投的方式可能更加合适,输时间不输空间。

  债券QDII基金方面,虽然地产政策已经边际出现改善,但是目前地产企业的融资压力还未缓解,明年一季度地产债到期压力不小。虽然中资美元债中存在一些非地产债被错误定价的结构性机会,但风险收益比不对称,建议先关注起来等待右侧的机会。

  此外,配置QDII基金还需要关注汇率的变动情况,明年中美货币政策反向,中美利差收窄,出口对人民币支撑也是减弱的,但从中长期的维度来看美元实际是被高估的,因此人民币贬值的幅度也不会很大,预计是适当小幅贬值,这对投资QDII基金是小幅正向影响。

  风险点:

  市场波动加大、容错空间较低

  中国基金报:2022年布局基金的风险点在何方?

  杨喆:2022年市场面临美联储加息进度加快、国内经济增速放缓、板块估值调整等风险因素。各类资产的收益与风险相伴而生,提供较高收益弹性的同时,也带来较高风险。投资者需根据自身投资需求和风险承受能力选择合适的基金,避免投资过程中追涨杀跌,不当止盈止损的行为,提升基金投资的获得感。

  不过,长期来看,不承担风险也是一种风险,因为资产会贬值。

  李文良:明年经济处于周期性回落期,尽管稳增长政策已经开始加码,境内流动性也开始趋于宽松,但经济景气的回升力度和持续性都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因此个券违约的风险仍然存在,因此信用资产的配置最好通过信用评级能力较好的机构来进行,且需要保持高度分散化,例如通过“固收+”类FOF的方式进行配置。

  李彪:一是预期市场更加分化,因此会非常考验基金经理的选股能力。二是绝大部分优质资产都不便宜,便宜的资产又很难具有长期的逻辑,所以明年的赚钱机会部分来自于交易,要及时兑现盈利,也比较考验基金经理和投资者的交易能力。

  郑铮:风险点还是来自于经济增长和地方政府财政压力增大之间的矛盾。信用风险是否会从房地产转移到下一个领域是明年最值得观察的地方。另外持续三年的牛市,对于权益类资产的预期收益也许需要适度的放低,更要防止年内波动带来的潜在风险。

  张济民:一个是权益市场的震荡仍然会成为常态,疫情和通胀将会持续对市场造成压力;另一个是流动性会不会突然收紧,叠加下滑的企业盈利会不会对市场造成冲击。此外,债券的各种信用事件仍将会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我们并不指望能识别每一次风险,但尽可能做好事前研究、事中应对方式将会是我们改善持有人体验的关键一步。

  张静:年底是各种政策频出的阶段,刚刚开过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整体上政策基调是偏稳增长的,货币政策这一端,今年刚刚降了LPR一年期,整个货币端的政策肯定也是偏暖的、偏宽松的。宽货币,再加上可能会有陆续的稳增长、宽信用出台的预期下,对于权益市场是最暖的状态。但各个板块整体估值都中线偏高,无论是今年上涨的新能源汽车、光伏,还是今年下跌的食品饮料和医药,很难找到明显高性价比、估值在中位数很低位置的好赛道。估值是个问题,但是货币端整体偏宽松的状态下它的压制性不会特别强,同时它的波动性会加大,这是需要格外注意的。

  代宏坤:一个重要风险点是对偏股基金风格把握发生偏差,这会导致投资结果有很大的差别。2021年不同风格的偏股基金投资业绩分化巨大,预期在2022年仍可能会出现类似的现象,市场呈现出结构性的行情,不同风格基金呈现轮动特征。对投资人而言,选择持仓相对均衡的基金或许更为理想,减少因风格与市场不匹配而导致的风险。

  周珞晏:通胀超预期和疫情的反复都是明年的风险点。目前权益市场的估值水平中等,展望明年盈利端也是温和小幅增长,因此指数整体上行但其间不乏震荡。另外,如果明年通胀超预期上行,待经济企稳后货币政策转向紧缩,可能加大权益市场的波动。此外,新冠疫情的不断反复也给经济蒙上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需要做好资产配置,分散化投资才能更好应对市场风险。

  章鸽武:展望2022年,在基金布局方面需要关注以下几个主要风险点:第一、美国经济陷入深度“滞涨”导致货币政策加速收紧的风险;第二、全球疫情再次失控,需求断崖式下滑的风险;第三、中美科技贸易领域摩擦加剧的风险;第四、国内经济复苏不及预期的风险。

  郑源:我们判断明年宏观经济将处于库存周期的下行阶段。从历史上来看,每逢这样的阶段,权益市场下行风险往往会偏高。结合A股市场过去几年的大量扩容,相比较过去数次下行阶段,目前A股市场的宽度和深度都有较大的提升,仍会有结构性机会。考虑到以上两个因素,2022年权益投资中,对于行业和个股的选择需要更加精准,容错的空间会相对比较低。因此,对于投资风险偏好较高的产品应该要更加谨慎。

查看更多: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