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因人而异
开课以来,理工科学生与文科学生对《似是而非》的感受不大相同
一名材料科学系本科生直言“第二节课讲化学,我听得有点无聊”,相关专业知识过于简单;有同学却在课程反馈中写道“昨天的化学课好难啊……”
在第一节课后,助教共收集了102份课程反馈,大约10名同学建议“增加课程难度”。
楼红卫没有采纳这条意见,他认为这是一部分同学的看法。课程助教、复旦大学基础数学2018级硕士生张诚纯也表示这可能是“幸存者偏差”。
楼红卫认为课程难度仍要以“通识”作为标准。然而,如何在众多院系学生面前把握好这个标准,仍需要探索。
这份课程反馈显示,本学期选修该课程的理工科与文科学生数量比大约为3:2。本学期,文科院系授课老师仅有四位,整体授课内容的偏理可能影响了文理学生的比例。
面对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楼红卫表示老师们会尽量采纳。在解决“众口难调”的问题上,他有担忧,也有信心。
“要让每一节课生动有趣,要让每一节课合学生口味,其实还是挺难的。我既担心老师觉得讲起来没劲不干了,也担心学生渐渐没兴趣不听了。但我自己还好,在这方面期望没有那么高,因此反而比较有信心。”楼红卫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