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楼市的信心依然坚定
景瑞地产集团投资总经理刘茂春表示,对于房地产未来的发展应继续看好,尤其是考虑到房地产和宏观经济、产业经济等密切关联,可以认为房地产未来发展的机会和空间也会很大。当前房地产市场的新特征在于,从短期来看,房地产的周期会越来越短,各类市场因素和政策因素变化的可能性较大;而从中长期看,房地产长效机制也将逐渐确立。
在此市场环境中,大型房企的压力其实是更大的,因为其本身有很刚性的做大规模需求,无论房地产市场行情如何,都需要积极拿地和完成业绩。而对于一些规模要求不高的房企,则相对可以更理性去分析土地市场和捕捉投资机会。
钜派投资集团副总裁杨铁军表示,房地产市场是中国最大的市场,政府需要它、老百姓需要它、金融机构也需要它。当前全国城镇化的进程还没有走完,这可以创造出更多的市场机会,所以是值得长期看好的,包括增量市场的机会和存量市场的机会。从企业投资的角度看,建议积极关注二线城市“未来增长极”的概念,而对于三四五线城市来说,需要谨慎但也不用完全回避。相关房企和金融机构应该形成不同的打法。
投资策略研究需要精细化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综合研究中心总经理崔霁表示,未来城市进入和投资方面,可以积极关注一些新变量。尤其是从这两年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来看,一些大城市需要积极关注轨道交通的概念,即轨道交通的沿线站点和上盖项目的开发机会等。
从数据测算看,此类城市的轨道交通建设用地供应规模很大,这可以为房企冲规模、冲业绩创造较好的条件。另外从城市进入的指标来看,未来可以重点关注两个指标,包括人均可支配收入和第三产业的增加值等。对于此类指标的研究,过去是比较粗放的,而现在需要更精细化的考虑,或者说更深刻的考虑。
中梁集团战略投资研究院院长郑焕表示,当前不同房企对于城市投资方面的看法是有分化的,部分房企尤其是TOP30的房企,对于一二线城市是比较看好的,这可以从近期的拿地行为看出来。而对于部分房企,尤其是深耕三四线城市的房企,近期其实也依然在三四线城市积极拿地。类似不同城市的进入策略,也体现了不同房企的规模要求和定位。
从目前来看,需要关注一点,即城镇化率本身不应该理解为是市场的动力,这个是城乡二元结构的概念,其在房地产发展中的解释力度有所减小。而更多的是要研究城市之间的人口流动和需求流动,比如说县城和省会之间的流动。类似需求若是积极释放,其带来的能量不会比传统的城镇化率的能量少。
仁恒置地集团战略研究总监李然表示,集团在过去的三到五年期间,一直在做适度规模战略,其优势和劣势都有,比如说优势在于可以较好地穿越整个地产周期,而劣势就是企业规模在当前拿地中会面临制约,因为部分城市房企拿地需要打分,这就涉及到规模大小的问题了。
所以从发展角度看,未来也需要强化高周转、快周转和做大规模等战略。这两年将积极通过合作开发等进行学习,同时做好对城市进入方面的深度研究,包括对中部城市的研究等。当然在不忘初心的战略下,仁恒将基于其产品优势,继续做好做大产品线,最终给市场交付更优质的产品。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表示,房企在传统市场和政策分析的基础上,也可以积极研究市场热点,进而形成新的转型路径。
比如说近期部分大城市开展的垃圾分类行动,虽然本身是社会文明或市民文明的概念,或者说是生活方式改变的概念,但是房地产企业也可以研究背后的商业机会和投资机会,如研究如何进行户型设计和精装修,进而和垃圾分类工作做更好的结合等。又比如说近期的老旧小区改造、小区名字统一等内容,其实都和房地产业务有关,开发商需要研究此类新情况和新机会。